愚人食盐教学设计范文

2018-11-20教学设计

  篇一:百喻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准确把握寓言寓意。

  3、掌握寓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2、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读: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小组展示:

  1、 品读第二、三、六则寓言故事,概括每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

  2、 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第二则:《渴见水》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最佳寓意: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第三则:《入海取沉水》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人生启示:人要有恒心、耐心, 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则:《驼瓮俱失》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

  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最佳寓意: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五、巩固提升

  概括下列寓言的寓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

  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概括材料的寓意。

  六、布置作业:

  概括《愚人食盐》《尝庵婆罗果》《诈言马死》三则寓言的寓意。

  附:板书设计

  《百喻经》六则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篇二:小古文——愚人食盐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文言文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 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字词

  ①.益:增加 ②.甚美:(味道)很美。 ③.缘:因为 ④.患:害 ⑤.然:这样 6.唯:只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1.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2.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篇三:愚人食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僧伽斯那

  一、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二、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三、注释

  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四、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上一篇:不吃无主梨的教学设计下一篇:猜数游戏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