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2018-12-04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⑶ 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2、情感目标:

  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⑶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是哪八大奇迹?

  生讲述世界八大奇迹。

  2、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

  生齐读课题。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

  学生一起浏览阅读秦兵马俑及有关背景资料。

  4、点击视频观赏秦兵马俑录像:

  学生看录象后谈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世界八大奇迹的介绍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浏览数字化教学平台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要求,初步感知,了解梗概:

  学生点击“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结合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交流。

  3、通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学收获。

  (设计意图: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让学生上平台广泛浏览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精巧的工艺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

  三、再读课文,大胆质疑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整理质疑内容。

  2、学生在初学文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3、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发表于BBS。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将自己的问题发表与BBS。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类问题,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有明确的目标。)

  四、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及秦兵马俑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质疑,下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阅读、交流来解决它们。

  第二课时

  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秦兵马俑,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秦兵马俑真是太伟大了!这么多的兵马俑能做得这么完美,简直是不可思议。

  生:我知道秦兵马俑的规模很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聪明啊!做出这么精美的兵马俑,我们现代人怎么都模仿不出来,我真想现在就去看一看。

  ……

  师: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再次出发,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 引导:

  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可随手写下来。

  学生读后交流。

  ⑵ 点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品读语言,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意境,构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学习第3~8自然段:

  ⑴ 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

  生回答不是的,秦兵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⑵ 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3~8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

  ⑶ 引导:

  这么多的兵马俑近7000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老师把课文内容存在了电脑的数字化平台里,并且打上了图片,在图片下面还有兵马俑的说明。老师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最后在全班交流。

  ① 学生在平台上看图文。

  ②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兵马俑资料,例:

  生:我要说的是将军俑,该生把第四节读了一遍。

  生:我通过看图文资料知道了将军俑是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师: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真是神气啊!

  生:作为一个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这个将军俑真是威风凛凛,神态自若。

  师:大家说的真好,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并请同学评价。

  师:是啊!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大将之风昭然若显。在他的带领之下,所带的军队是所向披靡。在这么多的军俑之中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生:武士俑、骑兵俑、马俑。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生自学。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3、学习第8自然段:

  ⑴ 引导过渡: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8自然段,兵马俑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走近( ),似乎( )。

  ⑵ 读后师引导说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⑶ 生点击视频,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老师同时配上电影《英雄》主题曲的音乐。

  ⑷ 看完后老师深情的描述导入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1: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其他同学大笑)

  师:大家笑什么?

  生2: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你想好了没有?

  生1: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

  生3:刚刚我看到一幅画面,上面有两个兵马俑,由此我想到了有的兵马俑围坐一团,好像在商讨国家大事。

  生4:我接着说有的兵马俑头*头,神态严肃,好像在传递军中重要情报呢!

  师:引导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5、生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发挥,个个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散学生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预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6、师引导:

  同学们,读完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此刻是激情澎湃,满肚子的话正无处可说,此刻正好有一个宣泄的途径,同时又对课文的中心有了一个提升。

  三、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也是又激动又佩服古代的劳动人民啊!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课外拓展、学生收集资料

  1、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网络资料解决与秦兵马俑相关的其它问题。

  2、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问题,发挥网络优势,对网上资源进行探索、浏览,加上自己的添加、删改对网上的资料进行整合、内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全面的了解,让课内的知识得到扩展与延伸。)

上一篇:小学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模板下一篇:四年级《乡下人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