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说课稿

2019-02-13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和同为一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标题。

  本节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民族状况,让学生知道边疆的少数民族为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唐朝的民族政策收效显著,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同时他也成为唐朝辉煌文化(7、8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了解今天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③、吐蕃统一。④、文成公主入藏。⑤、汉蕃“和同为一家”。⑥、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了解主要历史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次要历史人物:金成公主、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⑵能力目标

  ①、收集藏族、维吾尔x、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②、让学生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③、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⑤、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⑴教法

  课前导学:①、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今天我国境内的藏族、维吾尔x、满族、彝族、白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资料。②、让学生收集秦、汉两个朝代和少数民族关系的有关资料。

  课堂训练:指导学生读图《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帮助形成正确的少数民族时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步辇图》,叙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比较: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几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分析归纳:各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以及唐朝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

  ⑵学法:互助学习,对话交流,讨论比较,分析归纳。

  ①、动口:读图,说图,讲故事。

  ②、动手:设计方位图,制表比较各族,归纳民族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2、难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学情

  我们年级的学生多数是周边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尖子生很少,整体水平较为薄弱,常识性的知识信息量较少,加之初中学生对民族关系、政治形势的了解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尚处于幼稚、不成熟阶段,看问题往往容易抓住表象的东西,忽略或认识不到实质的东西。学习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要慢、要脚踏实地,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

  1、教材中原有的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

  2、自制图表、网络等外来资源的相关史料。

  二、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全景图片《布达拉宫》,让学生答出这是哪一名胜古迹,多数学生能够识别。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布达拉宫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如果想更多的了解这段历史,那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35分钟)

  本节课分 “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三个主题的学习内容,每个主题将从对教材内容、如何设计、能力培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

  1、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主要让学生掌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学生指图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指导学生根据地图绘制《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的分布示意图》(方位、名称及现在民族的名称);教师在教室可环视学生,对能力弱的学生给与提示和帮助:“以长安为中心,四面八方等”。 展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设计出的示意图可能各有千秋,但只要大致方位和名称不错,应多鼓励创新。按照这一线索组织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宏观把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具体方位,为下一步学习具体交往史实奠定基础。符合初中学生站高看低的认知和思维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读图、动手的能力,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2、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

  ⑴、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

  这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让学生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和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

  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播放视频、看书后,让学生说出古代吐蕃人的生活习俗。对学生来讲直观、生动、易懂。②出示《步辇图》和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让学生阅读本单元活动课中的参考资料,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学生对直观的图感兴趣,初一孩子对讲故事较为擅长。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③出示两则史料,完成材料解析题。通过对材料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唐朝和吐蕃的友好交往,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通过史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⑵、回纥、靺鞨、南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主要让学生了解回纥、靺鞨、南诏这些少数民族的发展及与唐朝交往的史实。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讨论绘制《唐朝周边各族状况表》,包括项目: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因为这部分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阅读、观察后能较为容易的完成表格,个别学生完成有困难的话,可让小组成员帮助完成。由于学生乐于讨论、交流,对帮助别人也有极高的热情。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

  3、唐朝的民族政策

  这是本课的难点。主要让学生在了解唐朝与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基础上,深层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自己绘制的《唐朝周边各族状况表》,通过对表格中“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这一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唐朝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学生具备这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告诉学生:

  1.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盛唐出现的重要因素。

  2.在民族友好、社会安定的环境下,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

  (三)、巩固小结(5分钟)

  (四)、拓展与探究:

  课下收集的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历史小剧本,突出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

  三、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丰富,并不枯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很强。但由于整体水平较为薄弱, 深广度不够,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重点的掌握应该可以,对难点的理解可能不太容易。

上一篇:《地形多样》说课稿范文下一篇:妈妈的账本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