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花展说课稿

2019-05-08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作品,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平凡朴实的语言中,体现出“人们应该尊重并关爱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这一鲜明的主题。如“花展上没有刻意培育的名贵品种,所有的花卉都尽可能让它们呈现本来的自然状态。新西兰人尊重一花一草,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生命,由此可见一斑。”一句,颇耐人寻味。不培育名贵品种,告诉我们新西兰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即使是面对植物,也要“呈现它们本来的自然面貌。”同时,为下文的升华主题打下伏笔,对于“生命的尊重”,不仅仅是尊重花草,更是尊重每一个人。课文先写新西兰人的眼中花展的重要程度——“人人都不想错过”然后写花展的传统——“提前一天向一些特殊群体开放”,由此展现出新西兰人“尊重关爱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优良传统。之所以在“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前一天”是要让这些特殊群体和正常人一样欣赏到花展,之所以“只对特殊群体优先开放”是为了他们不受拥挤和打扰。其中描写了特殊群体的人们参观花展的感人场景。“不可抵挡的生命的尊严”和“春天”说明这些人尽管是病弱的,但是却应当同样拥有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权利,点明中心,值得回味。

  二、教法学法设计

  二期课改的内涵是要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更给我们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必然会摸索乃至形成新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课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上课伊始,利用两分钟新闻播报这个小小版块,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这种自由表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新西兰美丽的风光图片,加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师生的互动,成功的导入,对学生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

  (二)质疑交流 深化认识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堂课中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来展开,1是一花一草已经表示所有的花草,所有的生命还包括哪些呢?2是花展有一个传统,就是它在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前一天,只对一些特殊群体优先开放:残疾人、智障者和老年人,以使他们不受拥挤和打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第一个问题由老师扶着学,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拿起笔圈圈画画,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交流整理问题中,帮学生归纳提问的诀窍:提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有了疑问,再经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议论,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学懂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既使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三)读有所感 读有所思

  单一的朗读训练形式会使学生厌倦、注意力分散。所以,我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结合实际需要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训练,如齐读、指名读、引读、自由读、略读、精读、配乐读等。如配乐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随着美妙的音乐,或激昂、或舒缓,使学生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成了生动的画面,感情自然流露其中。 此外,还开展各种朗读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甚至与教师赛读,鼓励每一位同学,只要多练习,便一定能取得进步,超越别人。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到位,通过朗读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上一篇:《虚心接受意见》说课稿下一篇: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