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真好》说课稿

2019-06-05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琦君的《下雨天,真好》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写的就是她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雨天情趣。读这篇作品,尤其要品味那些饱含情感的故事、细节,诸如逃避功课、希望谷子霉变等“坏心思”的独特趣味与美感。

  文章以“雨”为外线,以“思乡”为内线,尽情倾诉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记述了童年的梦痕,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渗透着现实的况味,无不饱含着作者“水是故乡甜”的怀旧思乡之情。作者为什么说《下雨天,真好》?因为下雨天总能把“我”带到另一处所,远离纷扰的世界,在宁静中回忆自己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体味到人间真情的融恰,可以过得悠哉自在有情趣。下雨天也使“我”在蓦然回首感到人事的变迁和远离家乡的怅然。

  作者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写童年时光,比如对父亲、母亲、阿荣伯的描写都写得亲切美好。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叙述平谈朴实、明朗率真,富有深情,流溢着淡淡的诗韵。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如文中对港诗的引用,风趣的语言的插入等。

  二、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理解文章的主旨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

  1、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

  3、体会理解文中表现出的人情美及传统的中庸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突破重难点,就需要师生合作与研讨,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确立为:

  1、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

  3、强调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这篇文章除了赞颂伟大的母爱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这种美是中国传统美学观点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美。因此我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为:

  1、学习用母亲慈善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

  2、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

  三、说重难点

  作者以“雨”为外线,以“思乡”为内线,写了她从童年到青年的各种雨天情趣。学习时尤其要品味那些饱含情感的故事、细节,诸如逃避功课、希望谷子霉变等“坏心思”的独特趣味与美感,才能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在怀旧思乡中体现的人之间的善和一种怅然的美。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掌握文章结构特点;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阅读、赏析、讨论、感悟”的形式,在学生个人速读、赏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相结合,最后学生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体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怀旧思乡背后的真善美。

  四、说教法及教具

  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主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要注重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引导、合作讨论、探究交流法”让生生、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发现、构建课堂模式。教具注重了资源的整合,将图片、文本及音视频整合与一体,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导学达标

  (一)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生介绍作者。

  (三)字词检测,落实基础。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与课文对话——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为什么认为“下雨天,真好”?

  2、作者说:“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试从课文中找出“雨珠的链子”和那些“好时光”。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找出蕴涵文章主旨,表现雨天情趣的句子,进而抓住文眼“好”来梳理文章结构。

  (二)与同学对话——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我”和母亲对下雨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这些小孩子的“坏心思”,津津乐道写进文章呢?

  2、从文中所记述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性情慈善?

  3、作者对下雨天的感觉是不是始终不变呢?她为什么会说“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逃避功课、希望谷子霉变等“坏心思”中的独特童真童趣,母亲身上体现出的善,“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欢乐中”流溢的人事的变迁和远离家乡的怅然美。

  (三)走出课文,与生活对话。

  请说说你自己关于雨天的趣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

  (四)跨越空间,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艺术家对话。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请学生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或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文学底蕴。

  四、请学生对照板书梳理文章结构,阐述文章主旨,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上一篇:语文《雷雨》说课稿下一篇:《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美术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