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92例一,练习十九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在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做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为了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生机。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鸟岛美丽的画面,配以声音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去鸟岛参观的情境,观看鸟的动态的形象。在练习中,把枯燥的练习题变成了一分钟比赛的形式、鸟儿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生活情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设计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不同的想法。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4、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动力性质。因而在学习中,务必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23+30=53,53+1=54。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三、教学程序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拓展延伸,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参照了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以学生熟悉喜欢的春游为情境,嘉乐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怎样做船才合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两个班坐船去最好。那么哪两个班去最好 呢?又是学生必须得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学生练出算式:23+31、39+32、39+31、39+23、32+31、32+23 这一系列的算式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口算算法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目的性。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23+31,你会算吗?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20+30=50,3+1=4,50+4=54;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一些困惑:教科书上在教学23+31=?和32+39=?时出现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方法上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优化。如何缓解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矛盾。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第二个加数35看成了53,结果算出来的和是76,你知道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吗?( )+ 35= ( )+ 53=76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