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卢浮宫》说课稿

2019-06-26说课稿

  通过《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了我国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但是能够有幸看到真迹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直到2005年10月《北京晚报》报道了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清明上河图》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 。那么在西方的艺术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呢?西方的大博物馆的珍品又是怎么样的?我在课前先设下一道道“悬疑”引出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完成了解卢浮宫有关地理位置、历史等大致情况以及藏品的九大分类的欣赏学习,第二课时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主要以欣赏罗浮宫三宝为教学重点,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西方美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我所说的就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是: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因此,课前我准备了关于卢浮宫三宝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在模仿秀中所需的几块绸布、自制假发、小风扇等。

  在设计《巴黎卢浮宫》这一课时,我分成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环节二作品模仿秀,了解概况;环节三体验感受,学写评论环节四交流分享,课后延展。

  下面我简要地阐述一下这四个环节:

  首先,我假设自己准备了一个“豪华”的礼盒让学生猜里面装着的是什么?在学生一通瞎猜后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告诉学生这是我的一件传家之宝。学生一定会问为什么包装得那么细致呢?那么我就可以引出《清明上河图》直到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引出卢浮宫作为“卢浮宫三宝”的三件藏品又是怎么安排其展出位置,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三件藏品在卢浮宫所处的位置,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在对待珍品上的“藏”与“展”的不同态度。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以其中一件藏品《蒙娜丽莎》为例,用“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吗?”展开广泛讨论,在讨论了古典绘画的美的表现后让一学生上台来模仿画中人的神态动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这件藏品的构图、人物动态、神情、风格、色彩、作品背后的小故事、与中国画的区别等方面探讨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体验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在第三个环节中安排学生4-6人为一组,以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为题,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讨论他们所选的这件藏品有怎么样的特点,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包括表演者、分析者、汇报者等,并完成我给他们设计的一份表格式评述。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活动分析各组的艺术评价成就,同时,在评价三宝活动中,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想法,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正常的艺术赏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卢浮宫有关的建筑引导学生去了解华籍设计师贝聿铭及其设计的卢浮宫入口金字塔建筑的风格特点作为课后延展。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作品的意义,在欣赏过程中,联系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以及国人对“宝”所特有的那种保护心理进行对比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互动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课题的第一个环节,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重在让学生从前面所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出发,引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激发学生对两者的对比分析。第二个环节重在以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体验画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了解艺术欣赏所要注意的方面,为下面学生自行理解一件艺术品做实践和理论准备。第三个环节我着重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色彩、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进行辅导,让各小组的模仿者在大家的帮助下去体会雕像所展现的那种神态动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三宝中的任一件进行分析、讨论、评述,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第四环节重在让让大家分享交流小组合作的成就,体验模仿的乐趣并将这种评论方法延伸到课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美化生活的装饰布》说课稿范文下一篇: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