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同学》说课稿范文

2019-06-29说课稿

  一、说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的一个话题。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同学间的友爱,真诚待人,尊重他人,争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2、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3、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他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4、在生活中养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欣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他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2、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心中有他人,争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大拇指图标、调查表等。

  2、学生收集自己所崇拜人的资料。

  二、说学情: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自小是家中的小太阳,过分的宠爱使他们不懂的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夸夸我的同学”之一主题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同学们,能够成为我们三年级的品德老师,我感到很荣幸。为什么呢?因为张老师觉得咱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是那么可爱。我们的小班长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很少出差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非常端正,还有……要不是时间关系,我真想挨个说下去。同学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话是——(跨同学。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导航灯

  1、该怎么夸呢?有些同学还不太明白。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放课件,内容为实拍录像)

  说说小精灵是如何夸奖同学的?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具体事例,真诚)

  小精灵真聪明,它是个很细心的人能够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别人,它很会夸奖同学。这让老师想起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板书:细心观察)咱们班同学特别聪明,我想你们一定会比小精灵做得更好。

  活动一 猜猜他是谁【设计意图: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找表现突出的学生的优点,从而掌握找优点的方法,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 优点擂台赛【设计意图:借助同座互相找优点,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优点,从而获得肯定和自信。学生的情绪被全部调动起来了,他们努力寻找对方的优点。在找优点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获得升华,学会了赞美别人】

  活动三 快乐传递【设计意图:通过互送优点卡,升华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赞美增进情感的交流。】

  五、说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本课是《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的一个话题。本主题活动内容紧承上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有助于学生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其他同学建立自信心,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教材提供了比较典型的实例来突出教学目标,课文图文并茂,所取例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教材所提供的是学生生活情景的某几个范例,是虚拟的情境。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与小伙伴相处的事例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必须还原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实事入手,让他们从自己和伙伴的事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入情、入脑,进行自我教育。

  在本节设计中,主要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地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1、在活动中体验,在感受中提高。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强调选择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它可以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中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触动。课堂上,学生是那么真诚地夸奖同学们的优点,真实、坦诚地展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作为执教者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抓住了一些细节、闪光之处、斟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以凝练,总结提升,激发学生和同学相处时的积极情感。特别是在让学生下座位夸同学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同学的赞赏之情时,把学生情感推向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到各个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得到夸奖的喜悦,感受伙伴之间友情的乐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教学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就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2、让课堂互动起来,创设生活化的平等课堂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作为成长主体的地位。当我设计这节课时,我尽量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都感到快乐和成就感。这节课,我将简单的教学转化成轻松的聊天,创设老师与孩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关系,在开心聊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了新知识,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

  在课的开始,我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以及课前调查项目的难易程度设计了收集作业,这正好符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感受。我还专门设计了生活测试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既考察了学生课前调查的效果,同时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竞争,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到了活动里。之后,我设计课堂现场小调查,充分地发挥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老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在教学的最后,我依旧以生活聊天的方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与孩子尽可能地拉近距离,使课堂生活化,学生在轻松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尽可能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充实课堂

  一堂课要想更充实,知识更丰富,作为老师就必须尽可能地多开发教学资源。新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补充教材资源,也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媒体包括设计的活动都会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在点滴中进行渗透。另外,现代化技术教育的手段也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优秀学生的影像资料、小组合作中那优美的音乐等等。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惯等问题都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

上一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说课稿下一篇:《她为什么不高兴》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