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好准备。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外,还要完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因此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与指导。实验重在让学生体会过程,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
(1)、 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 懂得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正确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分析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氧气有三态的变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温度计,讲解:“氧气在零下183度就会被液化,如果把空气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气也会液化,如果把温度控制在这之间,氮气就会沸腾蒸发,而氧气还是液态。我们就把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氧气和氮气进行了分离,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富氧炼钢、医院里用的急救氧,火箭发射用的大量的氧气都是这样获得的,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氧气的获得。这方法也就是工业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以下2个问题: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度:“我们实验室要研究氧气,也要先制备氧气,这种方法合适吗?”分析工业制法的特点是制得的氧气量大,但设备复杂,且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合实验室制备,实验室是用含氧的物质分解制氧气的。
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一:加热高锰酸钾(写方程式,从中分析原料及条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让学生从老师给出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图片和三种收集方法介绍中选择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下这个装置图被化学界的泰斗刘知新喻为中学阶段最美的实验图,因为有水,有火,左右对称,上下均匀。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准备通过怎样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达成共识。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动手制备气体,有很大的难度。老师可以先在讲台上组装一个实验装置。方便学生对照比较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并且记录下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学生的实验中总有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预设无法顾及但却必须给予重视的,抓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为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
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室除用高锰酸钾可制氧气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质如双氧水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双氧水的颜色、状态。简单介绍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医院里可以用于消毒等,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些熟悉感),引导学生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加热的条件,而双氧水制氧气则需不同的条件,还需另一种物质,二氧化锰,它在实验中是什么作用呢?通过一个对比试验,说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这实验重在让学生理解比较的实验方法。然后再给出实验原理。说明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然后对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的比较,让学生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学生在已经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再来用学习双氧水制取氧气,难度就不会太大了。
五、板书
六、反思
1、本节课细节很多,是否用学案。如果用,可以引导中差生的学习,但是时间就很难控制,而且实验过程是连续的,也不能停下来。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否要详细讲,还需根据学生情况,最好放在二氧化碳的制备处,可分散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