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

2020-04-22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

  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感受解决乘加、乘减的不同方法,明确算理.

  (3).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4、 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

  5、 教学难点:

  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二、 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 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

  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 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

  (一) 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出示苹果图,先出示1列3个苹果,

  再出示第二列,

  列式3+3=6(个)

  3×2=6(个)

  学生明确1个3+3

  再出示1列苹果,引出新知,学生类推

  (二) 探究新知

  1、乘加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3列苹果图

  学生明确并说出2个3+3就是3个3

  列式3×3=9(个)

  或3×2+3=9(个)

  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

  都用口诀三三得九

  在此基础上,学生类推3×3+3也就是4×3。

  为了呈现横着看,又设计了放大一行行的苹果。

  学生知计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诀计算。

  (先练习类似的口算题,再类推乘减的式题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诀的(转化为口诀)乘加乘减

  最后增加1列只有2个苹果。

  学生自然地得出:

  4个3+2

  列式4×3+2

  (课程中,有孩子想到此过程,先让孩子说,再出示这个图就更好了,即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又那么自然)

  为了引导学生列出乘减的式题,设计了借一个苹果,又还去,借来的苹果,变成虚的苹果,学生更好的借助图,理解乘减式题的由来,也能呈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学生理解了算理,进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个苹果,

  列式4×4

  再还1个苹果,

  列式4×4-1

  五、说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1个3+3 就是2个3 2个3+3就是3个3

  3+3=6(个) 3×3=9(个)

  3×2=6(个) 3×2+3=9(个)

  3个3+3 就是4个3 4个3+2

  3×3+3=12(个) 3×4+2=14(个)

  3×4=12(个) 4×4-1=14(个)

  六、反思

  本来使用多媒体,自己就不熟练,再加上自己不会制作,多数情况下直接下载使用,往往用的不顺手,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为了得到乘加乘减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我费了好大的劲做的这张苹果图,一列列的呈现,让学生知道相邻口诀间的联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还理解了算理。同样横着看图,列出同样的算式的道理。丰富了学生同样算式的理解。下一步重点引导学生得到乘减的算式,通过借还苹果的环节,再把此过程呈现,为了学生的理解,变成虚线的苹果,学生更能把握乘减算式的由来,算理自然得到。这样,孩子的意识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上一篇:《7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反思下一篇:《乘加乘减》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