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对“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夜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现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生活经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教学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3.情感目标:
体会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农家子弟的好客能干以及“我”和小伙伴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阅读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将情景交融的。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课文结尾对“豆”和“戏”的评价与前文对其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之处,引导学生对此正确理解是本文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与学法
1.课文叙述的虽是童年趣事,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但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等的差异,使得当代城市少年对文中的童年生活既熟悉又陌生,看似容易理解,但细细想来,又顿生疑问。对此,教师应当精讲、少讲,在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后,放手让学生从读中去讨论,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读者对它的理解和感悟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因此鼓励学生质疑时,不求答案的完美,但求有所领悟。
2.学习语文,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童心所向,对于本文学生大多会对文章所叙述的看戏、偷豆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对此,教师应抓住之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比较性阅读。如:文中小伙伴的经历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做?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和伙伴做过一些童年趣事呢,说说你现在的感受。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过多的集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从而忽略了对优美的景物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的体会。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在作者的心目中,不仅故事美,而且景美,情更美,这也就是文章的难点部分。
4.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通过合作、探究的途径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将事情写得生动,富有情趣。学会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把握情节,感受文中的故事美。第二课时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从而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解决疑难点。
课前准备:
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求他们将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充实,包括熟读课文、疏通字词(注释和预习时的重难点)、初步质疑等。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式导入:“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这首小诗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心中不免充满了浪漫的理想色彩。
2.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疏通字词。——对于初一学生,基础知识必须夯实,这一环节不可少。
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朗读全文占用时间较多,因此第一课时中,我会选择速读,而将全文的朗读放于早读课上。
5.学生联系课文、注释和背景介绍,描述“社戏”这一习俗。主要从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等的描写中感受故事美。
6.学生口头描述家乡的某种习俗。——这一环节既提高阅读兴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1.感受景美:从去看戏途中的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感受景美。要求学生找出表现作者从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语句,并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情美:主要从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和劳动人民的质朴善良的品质中加以体会,解决文章难点部分。
引导:通过对全文的感知,我们知道:那晚的戏并不精彩,那晚的豆也并不特别,但文末作者为何会发出“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样的感慨呢?难道让作者如此留念的并不是“戏”和“豆”本身?那又是什么呢?(思考片刻,暂不做答)看看文中除了写看社戏外,笔墨最多的是写什么?从他们身上能否找到答案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自然而然的将学生的思路从对故事情节的关注转到对人物的描写上,紧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让学生联系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件看似平淡无奇,却因为某些人或物而让自己记忆犹新的童年往事。——这里的联系实际是在上节课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以深入了,因为这里不仅讲述事情,更多的是融情于事中。
4.学生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预习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都已解决,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将遗留的问题进行讨论,有时学生的这些问题中,会闪现出智慧火花,教师应给予表扬和引导。
注:在这一课时中,加大朗读的比重,以读促进理解,以读增强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对情、景描写的重点段落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分读、指名朗读、分组朗读等,并对文中的背诵段落进行指导。
课外练笔
将第二课时中回忆的往事,整理成篇。——这一环节将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欣赏作品到完成作品,既提高了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写作水平。写作手法会了,情感被激发了,思绪如泉涌了,写作当然是乐在其中。
【《社戏》语文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3.《社戏》说课稿
5.社戏的说课稿
6.社戏说课稿
8.语文之社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