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说课稿

2020-06-29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以《蝈蝈与蛐蛐》为题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蝈 蝈 和 蛐 蛐》说 课 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X,是XX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蝈蝈和蛐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歌曲曲调汲取了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事性;第二乐段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嘘自己的本领;第三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前八分休止符的出现形象的刻画出公鸡吃掉蝈蝈和蛐蛐的情景,风趣而圆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主题是京腔京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京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国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第六课有两首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其中,《我是中国人》是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蝈蝈和蛐蛐》则是一首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的歌曲,诙谐风趣,将蝈蝈和蛐蛐拟人化,叙事性强,更适合孩子演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用自己夸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表演歌曲,感受那浓浓京韵。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采用听唱结合、动静搭配、动口动手动脑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感受京韵,表演歌曲。 难点确定为:歌曲第三乐段拖腔和八分休止符。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三维目标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能熟练演唱歌曲,用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理解歌曲京韵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表演、体验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表演唱,勇于表现,积极参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体验歌曲蕴含的浓浓京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对比听辨、启发诱导、感受体验等。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

  2、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聆听、参与、体验、演唱等学法,指导学生先欣赏听辩音乐,感知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到理解领悟音乐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感受京韵、理解京韵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重点,而京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只是教师用语言来讲解,那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到底什么是京韵,学生还是稀里糊涂。我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发现,说唱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很紧,讲求“按字行腔”、以说带唱,属于念诵式唱腔,如京韵大鼓就是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的,此外,还有韵白是以唱代说。了解这些之后,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从听辨不同风格的说唱音乐入手,使学生知道歌曲具有京韵大鼓的风格,初步感受京韵。然后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的故事为主线,以京韵的感受体验为暗线,

  从第一乐段歌词语调和旋律的起伏变化相一致说明歌曲具有以说带唱、旋律口语化这一京韵大鼓的特点,

  通过第二乐段韵白的念诵、

  第三乐段戏曲拖腔味的表演等几方面使学生感受京韵,体验京韵,理解京韵,品味京韵,没有教师的直白讲解,一切都用音乐说话。  围绕着这一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歌曲铺垫 上课之前,播放歌曲伴奏,创设音乐氛围,上课时,我选取歌曲

  中的第一和第四小节进行师生问好,唱  要求学生模仿我的旋律来回

  答老师您好,紧接着是说唱方式的开场白

  唱很高 兴 今·天 我们 ︱在 一 起 0 ,开 始这愉快的 音乐 之 旅。

  一.设计意图:新颖独特的师生问好,说唱形式的开场白,创设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初步接触歌曲音乐,同时激起对说唱音乐的兴趣,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导入新课,感受京韵 从师生问好是有说有唱引出对说唱音乐的介绍:

  说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段说唱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他们在语言上和风格上有什么不

  5 同? 这两段音乐特点鲜明,学生能回答出第一段使用了河南方言,

  第二段使用的是北京话,我告诉他们这两段分别是流传于我们河南洛阳地区的河洛大鼓和老北京方言进行说唱的京韵大鼓,总结出:语言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唱腔,不同的风格。

  说唱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观看两段不同的说唱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说唱音乐的特点是以说代唱,是以语言为主要演唱基础的,初步感受京韵大鼓的风格。

  接着,聆听歌曲《蝈蝈和蛐蛐》,要求学生听出这首歌的风格和刚才听到的哪一种说唱音乐比较接近。当学生说出以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和京韵大鼓的风格非常接近,也是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具有浓浓的京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汲取北方戏曲和京韵大鼓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歌曲《蝈蝈与蛐蛐》。这一环节用音乐来说话,使学生从感性上听辨出歌曲具有京韵大鼓的风格,初步感知京韵。

  然后,教师范唱。

  6.唱  学生第二次聆听歌曲,并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为歌曲划分乐段,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二是为深入感知京韵做准备。  接下去就进入到本课的重点:

  三、学习歌曲,品味京韵

  (一)第一乐段

  “故事的主人公蝈蝈和蛐蛐出现了” 课件出示第一乐段的歌词,师生一起按节奏读歌词。我提醒学生,蛐蛐儿这里加了儿化音,这是北京话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把京味读出来。接着,我启发学生体会这几句歌词语调的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边读边用手势表示,学生发现每一句都是先扬后抑,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一句歌词,我唱一句,体会旋律的起伏变化和语调的起伏变化相一致的特点,使学生形象的感受京韵大鼓以说代唱的风格,然后指导学生用说的感觉来学唱,并采用师生分角色演唱的方法巩固歌曲第一乐段。在本环节中,通过体会儿化音的京味、反复读歌词并与旋律作比较,感受体验京韵以说代唱的'特点,初步品味京韵。当学生学会以后,以一句“蝈蝈和蛐蛐都吹了些什么呢”引出第二乐段的学习。

  (二)第二乐段

  学生先聆听范唱,找出这一段中那一句是说的,(老弟呀嘿嘿!)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形象地表现蝈蝈和蛐蛐互相吹捧的神态?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把音调提得高一些,用歌唱的感觉来唱,体会以唱代说。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蝈蝈和蛐蛐,比一比看谁牛皮吹的最大,谁最傲慢,指导学生把这一句读的更夸张一些,当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以唱代说之后,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京韵大鼓的另一个特点——韵白。接着,我唱歌,学生来念韵白,继续体验京韵。学生演唱的环节我设计了分角色演唱,一半唱蝈蝈,一半唱蛐蛐,比赛吹牛皮,除了用声音演唱之外,我还鼓励他们用动作来表现这两个牛皮大王的趾高气扬,并找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本环节,通过分组比赛吹牛皮,动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读出韵白味道,进一步品味京韵。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问他们“蝈蝈和蛐蛐正得意,发生了什

  7 么呢”,引出第三乐段。

  (三)第三乐段  我范唱第三乐段,请学生找出哪两句是表现他们牛皮越吹越大,不着边际的呢?

  唱  这一句我重点放在了“皇帝”这两个字上,旋律有戏曲拖腔的味道,仿佛蝈蝈和蛐蛐目空一切,眼高于顶,是本课

  的难点之一,我启发学生,皇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通过形象的动作表演,表演   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拖腔唱准,表现出皇帝的神态。第三和第四乐句出现了前八分休止符,这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

  我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节奏改变演唱,唱  再按照正确节奏演唱,比较情绪的变化,节奏改变紧张的情绪也就随之消失,使学生明白唱准八分休止符的重要性,我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我们突然被吓一跳的时候会怎么样?(倒吸一口凉气)那这儿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感觉来唱”,解决这一难点。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师生共同进行歌表演。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模仿皇帝的神态,唱出戏曲拖腔味,再结合生活经验唱准前八分休止符,在对比、感受、体验中解决教学难点,深入品味京韵。  四、课堂延伸,时代京韵  欣赏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感受京韵和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用说唱的形式师生再见。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知道京韵不只是传统文化,他也可以和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后的师生再见采用说唱

  8  形式既是对师生问好的呼应,也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回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蝈蝈与蛐蛐》说课稿】相关文章:

1.《蝈蝈与蛐蛐,夜》的教案

2.蝈蝈与蛐蛐活动教案

3.《蝈蝈与蛐蛐》阅读答案

4.关于《蝈蝈与蛐蛐》美文赏析

5.《蝈蝈与蛐蛐》阅读答案

6.《蝈蝈与蛐蛐》精品教学设计

7.《蝈蝈与蛐蛐》和《夜》教学反思

8.《蝈蝈与蛐蛐》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蝈蝈与蛐蛐活动教案下一篇:《蝈蝈与蛐蛐》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