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说课稿

2020-08-29说课稿

《为学》说课稿

  问题探究:

  1、文章一开始连用“天下事……”两个设问句,有何作用?(为什么从天下事写起?

  2、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3、开头提到僧的贫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启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什么?

  6、“蜀僧”的故事似乎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选取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问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结论,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后有什么感受?

  学:人之为学 学之

  者:学之,则难者亦易 富者有惭色

  用:屏弃用而不用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古今义:

  吾资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贫者语于富者

  词类活用: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语于富者

  判断句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几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为学》导学案

  一、给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与庸 屏弃 蜀之鄙

  何恃饭钵 惭色 语于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3)

  1、下边句中加黑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A、天下事有难易乎( )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C、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释词语(39)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屏弃而不用( ) ( )

  3、岂有常哉( ) 4、犹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买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贫者语于富者( )( ) 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 逮:______

  11、旦旦而学之 旦旦: 学: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资之聪,倍人也 聪:_______倍:________

  15、屏弃而不用 屏:____屏弃:_____

  16、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17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败者也 败:_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

  26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_

  四、翻译句子(20)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钵足矣。

  6、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资之聪,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

  “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5、《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弃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为学》的原文及翻译

2.《为学》原文翻译

3.为学课文翻译

4.为学原文翻译

5.课文为学教案示例

6.为学优秀课件

7.《为学》原文与翻译

8.《为学》原文及翻译

上一篇:消费行为学的读后感下一篇:表述爱是什么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