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
(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物理《认识压强》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6.认识压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