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能源》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关于《能源》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能源》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 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 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视频播放了《未来地球,能源危机》,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进行交流观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渴望。
接着出示三峡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 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然后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 97--98 页, 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通过提问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
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
3、面对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 危机”?应如何解决?
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 掌握较好, 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 掌握较好。
六、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 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源》的说课稿2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说教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
六、教法
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八、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九、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需用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
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 分布广
② 煤种全
③ 质量优
④ 开采易
(在指导学生阅读图3、1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震动最大?
(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
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2)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B 4、(1)煤炭,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而且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2)石油、天然气、核能
第二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3、7。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指导学生阅读图3、8,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最新关于《能源》的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3.节约能源的说课稿
5.关于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