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范文

2018-11-17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下面,我按“说课考核”八个项目的顺序,把我的备课思路和设计,一一展开解说。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现在是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此文堪称白话美文的经典之作。我个人认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就好像一杯茶,在炎热酷暑中给我们送来清凉的慰藉,在飞雪寒冬中给我们送来舒心的温暖。《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文中他运用白话描写景致,而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本文虽属于精读课文,但我觉得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向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与初中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精彩语段4—6段,品味语言之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复杂感情。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我现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语文素养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学法: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对于美文,找提倡“美文美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

  六、说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掌握与作思路,同时对四、五段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作用,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

  七、教学过程:

  现在找着重讲讲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长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秦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课前播放古诗新唱《静夜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山居秋螟》,以荷花、月亮为切入口,再要学生回想起一些“吟荷咏月”的诗句,这样既自然贴切,又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复习了初中所学。那么,古人如此,今人又如何,请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介绍时抓住两点①将名字由“自华”改为“自清”(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坚守内心的高贵与纯洁的品质,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世外没有桃源,净土在自己心中”。)②“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更凸显朱自清的人格魅力。(提醒学生: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了解作者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我们经常也说“知其文也要知其人,知其人才能解其文。

  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7年反革命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孤独苦闷彷徨。

  2、家庭的苦难和矛盾(个人挖掘)

  (设计介绍背景的理念:①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白居易)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读

  播放范读录音,在交流听读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由学生自主朗读。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这一部分大约需十五六分钟,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①学生自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②第二步,抽学生起来朗读。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让学生听一部分范读。

  ③再次自读,步步深入,把握感情。

  2、分析思路

  ①提问:找出文章中的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既然心理不宁静就要寻找一种方式来解脱,于是作者突然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观荷塘、赏月色写下了美丽的《荷塘月色》一文。

  外:作者的游踪(明线)

  内:作者的情感变化(暗线)

  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②作者情感变化的依托是什么?景。

  情以景为依托,景因情而更美。王国淮在《人间词话》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段落。(4-6段)

  3、品读——赏析

  赏析4-5段,欣赏朱自清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以下仅举几例: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②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或“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

  ③这是写月下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

  ④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以上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时皆已储存,到了上课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叠词的运用,融情于景写这三方面分析文章。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以不同角度发问,既是揣摩语言,提问时必须紧紧扣住语言,切忌架空。

  第一课时结束,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4-5段

  2、完成《新坐标》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 继续品位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争取当堂背诵。

  (一)课堂上:

  1、情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第6段

  3、讲解《采莲赋》在文中的作用

  4、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三)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四)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整洁凝练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景         谈雅静美      朦胧柔和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       谈谈的喜悦    谈谈的忧悉

  八、教学观念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4、教师观念更新①转换教师角色  ②改变学习方式  ③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我觉得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学习应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气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优秀说课稿及反思下一篇:《晚上的太阳》精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