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说课稿

2019-01-24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10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一年级上册学习的用加法计算一共有多少和减法计算剩下多少及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解决比多比少的加减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正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五单元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单元在编排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时,设置了《采松果》这一情境,根据同一情境中呈现的两个条件25和4,提出用25+4计算的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和25-4计算的相差多少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本课时内容安排如下:

  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求一共有多少(即和)的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求剩下多少(即差)和相差多少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1、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例题在列出算式25+4后,先让学生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计算,学生在一年级上期初步形成了用小棒计算的经验,能够用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拨算珠计算是下一课时的内容,但考虑到学生在先前学习中接触到了算珠计算的方法,因而将下一课时的内容放在本节课进行。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5+45+4=920+9=29,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2、归纳小结,理清思路。

  学生经历了25+4和25-4的算法探索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算法的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前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减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减),两者都是个位上的数相加减,所得的结果和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一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两个算式2+3和3+2,因为他们结果一样,所以2+3=3+2,学习了加法各部分名称,再比较三组算式后,可以让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渗透加法交换律,如果再比一比同组算式的计算,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上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一年级上册教学过的,包括例题在内,总共有四个实际问题,其中加法计算的求和问题和减法计算的求差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很明确的,唯一感到生疏和困惑的可能是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例题中要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从25个里面去掉和小松鼠一样多的4个,剩下的数就是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的,从而列出算式25-4。练习4小题也是相同的问题,只是表达的词语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多少”实际就是“多多少”后,解答就很容易了。

  综上所述,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正确进行个位上的加减是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已有经验能够解决的。学生在本节课,本单元,本册教材,甚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棒和计数器在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以及数的加减运算方面有着直观的效用。而熟练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不仅是本册计算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一个根基。

上一篇:《探讨乘法运算律》说课稿下一篇:《孔子与老子》优秀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