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说课活动,我说课的课题是《行道树》。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简析
《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文章。本文通过《行道树》的自述,对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进行的阐述,重点叙写了行树道的作用:以制造清新而自豪。最后表达自己的忧乐心情。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1、独特的叙事方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让行树道自己来叙说、展示。2、通过对比的手法,首先将自己的生活地点与同伴对比,突出自己生活环境的污浊,其次将城市夜晚的喧哗、热闹与自己的寂寞、苦熬相比较,说明自己在艰难中坚守信念、奉献于人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可以说,这篇课文无论是独特的表达方式,还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具体语句的斟酌,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探讨的,然而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必须有所取舍。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而学习散文,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鉴于以上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4、教学重点:朗读、体味、领悟。
5、教学难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
四、教法设计
1、情景创设法: 鲁迅 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2、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赏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3、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2、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静听,听完后谈自己的感受。
导语引导着学生去了解文章的内容,现在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到行树道对自己的经历的阐述。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中来,主动配合教师学。通过教师读,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读后提问: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课文中所写的行树道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出给你感受比较深的一点。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完成目标的第一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
3、听朗读录音,比较自己的朗读,进一步完善朗读。
4、学生齐读,要求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悟文章的内涵,在读中积累优美的语句,在读中受到启迪。
(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
1、默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式等)表达出对朗读内容个性化的反应。叶圣陶曾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本文文质优美,篇幅短小,适于朗读。学生朗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而不能言传,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或者照着辅助教材现成的问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决定自己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