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参考

2019-03-29阅读答案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 。

  (作者:余显斌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3.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2分)

  4.《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3分)

  5.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案:

  1、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

  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分。)

  2.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

  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

  3.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字为叠词即可给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

  飘"不给分。示例: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摇摇欲坠……

  4.相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

  不同:《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1分)《大唐柳色》创设情境,

  引发感性遐想。(1分)

  5.答题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2分)(酌情给分)

  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

  示例二:"送,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

上一篇:敬畏生命阅读答案下一篇:母亲和那口老掉的井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