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萧恢传》恢字弘达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4-04阅读答案

  恢字弘达。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度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顾谓长史萧琛曰:“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所得的俸禄常常用于行善施舍。

  D.萧恢谈古论今,富有政治眼光。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更应当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10.(3分)C 11.(3分)C

  12.(3分)D

  13.(10分)

  (1)陆上交通,(官员)都是预先订租私人车马,百姓苦于此事,历任官府不能改变。

  (语意通顺给2分,译出“悉”“患”“累政”各得1分。)

  (2)(萧恢)醒后感到忧惧,于是寝食难安。不久都城信使到了,说是太妃已经痊愈。

  (语意通顺给2分,译出“遑”“俄而”“瘳”各得1分。)

上一篇:《秋闺思》《望夫词》的阅读答案下一篇:走向风雅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