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仲秋天气好,又难得有一块整时间,于是准备回老家陪父母住几天。感觉中父母并没老去,其实他们已年迈。这次母亲住院了,在电话中对我们说:“你们直接到中医院,接我回去,我想回家洗一洗。”
②母亲总是用这种命令的口气同我们说话,让我们心中有小小的不快。可是母命不能违。咋办呢?自己的母亲嘛!
③父亲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前面。来到医院,母亲弯着腰,拄着一根棍子,以夸张的姿态挪到我们身边,像一位威严的首长,指挥我们收拾东西。我们哪有说“不”的分,一切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就是了。
④父亲不声不响,他只拎着自己的塑料茶杯,在前先走了。母亲并不说什么,弯下腰,一只手拎起两包东西,拿起棍子要走,我搀着母亲的另一只手,妻子跟在后面,要接婆婆的东西,婆婆一甩手,并不买账。
⑤回到家里,母亲就瘸着一条腿,拖过来拖过去——打水,捅开炉子,烧水,再打水——她要在院子中洗头。不一会儿,一大钢精锅的水就烧开了。母亲搬了个凳子,在门口坐下。之后就用棍子指挥,指来指去,叫我端水。
⑥我用一只大盆盛温水,端到院子中心,开始为母亲洗头。
⑦在秋风中,母亲的头发几乎掉光。在头顶心,白发夹裹着部分黑发纠缠在一起,可仔细用水冲洗后,那些黑发则稀疏得历历可数。一个人,就这样老去。母亲也不能例外。记得小时候,母亲有时会对我们说:那时候,她还小,庄上人见到她,总会说:“胡家这二丫头!这一头头发!发根都是红的!”
⑧可是这样的头发已让岁月从母亲头上捋去。我也不能清楚,岁月是如何将一个人变成了这样。记得母亲五十多岁的时候,她上街买菜,别人好心地叫她老太太,她却恼火。“她家一家子才是老太太呢!”母亲回到家里,摔下菜篮,还愤愤不平地说。
⑨可是之后不知道是哪一天,母亲再也不与人争辩了。别人不管怎么叫,她已无意去反驳,或者说,她已完全认可了。
⑩我用毛巾将母亲的头发捋上去,母亲低着头,尽量贴近水盆。温水一遍又一遍流过母亲的头皮。母亲一声不吭,她支撑着,将头尽量低一些,好更接近水盆。
我还从没给母亲洗过头。作为儿子,这也是第一次。我这么深切地看清了母亲的头发。成人之后,也从来没和母亲这么亲近过。
洗完头,母亲坐在门口太阳底下,用梳子轻轻地将头发梳开,她要让秋风和秋阳将稀疏的头发晾干。她穿着一件红外套,在那里慢条斯理地梳着,我忽发奇想,便回屋里取出相机。跑到院子中心就对着母亲“咔嚓咔嚓”几下。我的本意是抓拍神态更自然的形象。可抓拍是需要机遇的,遇巧了才能在几十张里碰上一张满意的。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对这种无准备的照相不感兴趣。她躲来躲去,用毛巾和梳子遮住脸,在那瞬间的变化中,母亲的形态上像个刘姥姥,而神态上却像个少女——恍惚中有了过去岁月的影子。我们忍不住大笑,母亲自己也笑。
母亲一辈子勤劳,工作在一种艰苦的环境里。在那个物质 贫乏的岁月里,母亲除了工作,必须对一个家庭负责。我曾听一位作家说过,他的母亲是记者,在家里十分强势。因为他的爸爸实在是太无生活能力,一个家庭最终是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负责的。当一个女人在生活中承担起主要责任,她要对全家几口或十几口人的柴米油盐负责,她便再没有闲情去温柔和撒娇了。
母亲的一辈子中,大概也就是这个角色。可是现在母亲是彻底地老了,她虽然也会命令我们,可是一切最终是听我们的。即如明天,我们要带她去看一位老中医。即使没有效果,也要带母亲去。聊胜于无,对母亲也是一个安慰。
10.第 段中,为什么说母亲“形态上像个刘姥姥”,“神态上却像个少女”?(4分)
11.赏析第⑩段。(5分)
12.文中关于父亲的内容能否删去?试简要分析。(5分)
13.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对本文你有哪些感悟?(6分)
10.参考答案 ①母亲已显老态,躲闪的动作迟缓,神态滑稽有趣。
②母亲害羞的神情像个少女,勾起“我”记忆深处的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或触发“我”对母亲年轻时的记忆。
解析 要解读重要语句丰富的含义,首先要分析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刘姥姥”“少女”等词语。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了,整个句子的丰富含义也就能明确。
11.①运用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也对),②细致描绘为母亲洗头时的情景,③表现母亲对儿子有了依恋与顺从,也表达“我”对母亲的爱。
12.不能删去。①写出了父亲的沉默,衬托出母亲的强势及为家庭负责任的形象。②为下文对“母亲”展开议论做铺垫。
13.参考答案 ①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对父母亲情的反思。②希望读者能反思孝道,善待父母,感恩父母。(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感悟:父母在我们心目中曾经无比强大,但他们必将老去,需要我们照顾;关爱父母,从今天(点滴)做起;当前“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他涉及“父母”“老人”的感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首先明确文本主题,然后思考写作目的,最后联系“我”或“我们”,以及人与社会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