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露天煤矿》阅读答案
平朔露天煤矿
有些东西之所以叫“纪念品”,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生的脚步。
我有一个很大的扁柜,占据了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面墙,里面存放的每一件纪念品,都记录了我的一段经历,都有一个故事。其中摆在显著位置、看上去极普通却让人觉得很特别的“藏品”,竟是一块煤,一块实实在在的闪着光泽的煤,放在一个精美的托架上。它是我在平朔煤矿的地下掌子面亲手捧回来的。压在煤块下面的卡片上写着:“9号煤,平均发热量5948KCOL/KG,干基灰分21.6%,干基硫分1.38%,干基挥发分31.1%”。每当我独自端详它或向朋友讲解它的来历的时候,伴随着回忆心里会泛起一股温暖,一种向往和敬意……还有警策和思虑。
我对煤矿并不陌生,曾多次下井,有些还是全国著名的大矿。下井时无一例外都从上到下地穿戴好矿工的装备,头上顶着矿灯或爬进去,或乘升降梯到地心,然后再坐轱辘马进入采掘现场。来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全国第一”,我们是乘大型吉普车下井并直达采掘面。其实既不“采”也不“掘”,更不是“挖”,而是“割”。我跟着“割煤机”向前走,竟产生一种坐在联合收割机上在丰收的田野上向前挺进的错觉。不只是我们,矿工们每天下井出井也都乘坐卡车,像地面上的人乘坐公司的班车上下班一样。平朔煤矿的地下,像一个浓缩的地面上的高速公路网。地下数百米深处蛛网般的巷道,就是一条条相互连接的公路,其灯光、路标、信号以及各种指示牌,周密而规范。它缺少的只是路边的广告,多的是安全警示语。
任何一个矿工只要想出一句有利于安全的话,就制成一个牌子,配上灯光和他的照片,
镶嵌在巷道壁上,光芒闪烁,格外醒目。每隔 200米有一个“救生仓”,可供30人生活四天。
每隔50米,道边有一个自救站,备有淡水和氧气……他们的理念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
我当时感觉,即便爆发一场战争,也未必能摧毁平朔的“地下王国”!
因此我在平朔获得的第一个感觉是“温暖”。就因为这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的生产规模和所创造的价值大体是相称的。他们仅去年一年就为国家上缴税费81亿元,创造利润79亿元,实现产值310亿元……这是多少钱哪!国家赖以自豪的所谓“占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大头是靠许多像平朔煤矿这样的企业给撑起来的。要知道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虽然属于国家,可埋在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平朔人给共和国提供的是“乌金”,是热能,是动力,这里面也有他们的精神。正像《平朔之歌》里唱的:“共和国的炉膛里燃烧着矿工的赤诚。”那么共和国呢?是不是更应该感谢、尊重、爱护这种赤诚,乃至以同样的赤诚温暖矿工?
平朔地处“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外,统称塞北。至今还保有古战场的遗韵,内外长城及高高低低的烽火台举目可见,“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当我们乘着一阵风沙登上世界一流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大岸时,似依稀听到了角声连连,重鼓震天,浓烈的烟尘遮住金戈铁马,却挡不住诗人李贺的吟唱:“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奇怪,这塞外的风沙来得猛,走得也急,尘暴一退,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煤坑呈现在眼前。采煤工作面是几十平方公里,全部机械化,其程序就是“铲”和“运”。一铲下去就是一个60立方米的大煤堆被轻轻端起,转头倒进一次可装载292吨的运煤车里,然后沿着螺旋形的车道攀援而上,一辆接一辆,势如游龙般夹雷携电地驶向选煤厂。即便没有去过平朔的人也可以想象一下,那巨大的铲车若一下一下铲下去,似能把地球给挖穿,一辆辆运煤车则如一座座小的煤山在移动,它的一个轱辘的直径就是3.7米……上千台这样的设备同时作业,该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仅平朔煤矿就年产1亿吨,全国还有13个年产亿吨的煤炭基地。世界上约35%的煤矿产量出自中国。我们不仅是煤炭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中国在经济上所感觉到的“温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乌金”的开采和燃烧。所以,我将其称为“黑色温暖”。
(选自《新华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7版)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给扁柜中显著位置存放的这块煤制作卡片,标明其热量和成份,既表现出珍视之意,更表达出自己在平朔能采掘到如此优质的煤矿而倍感自豪的情感。
B.作者在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前,先回顾了在其它煤矿下井时“无一例外”的经历,主要是为了突出平朔煤矿“全国第一”的规模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C.平朔“地下王国”遵循的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的理念,由于工作条件与环境无比优越,它可以防范战争的摧毁。
D.第⑥段末尾的议论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应该给予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矿工们以相应的感谢、尊重、爱护的强烈愿望。
E.第⑦段的环境描写借助引用和想象,描写了安太堡露天煤矿的雄壮景象,也为下文展现煤矿无与伦比的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的宏大场面作了铺垫。
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黑色温暖”的理解。(4分)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割”字的表达效果。(4分)
19.为什么一块极普通的煤,被作者视为很特别的纪念品?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阅读答案
16.AC(A项给这块煤制作卡片,主要是因为它“让人觉得很特别”,伴随着回忆心里会泛起一股温暖,一种向往和敬意……还有警策和思虑。C项“它可以防范战争的摧毁”错误。)
17.①以平朔人为代表的煤矿人用他们的赤诚开采的大量“乌金”(或煤炭),为共和国提供了热能和动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2分)
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耗国,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表达了作者对我们的煤炭事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隐忧。(2分)
18.“割”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既形象说明平朔煤矿采煤速度之快,技术之先进(2分),又写出了“丰收”的喜悦之感,用词精妙(1分)。
19.结合原文:①这块煤是作者从平朔煤矿亲手捧回来的,记录了作者的一段经历;②这块煤能引起作者的驻足以及温暖的回忆,是因为这块煤燃烧着矿工的赤诚,是他们为建设共和国无私奉献的创造巨大价值的象征;③这块煤能引发作者的警策与思虑,一旦我国的乌金资源逐渐为衰竭,我国经济上的温暖还能持续下去吗?(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联系现实:列举现实中恰当例子、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具体答案略。(此题考生作答要有理有据,光有分析没有实例得2分,光有实例分析不透彻得2分,共4分)
【《平朔露天煤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露天煤矿年终总结
2.等阅读及答案
3.《等》阅读答案
4.等 阅读答案
5.《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