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了,别说你是记者征文

2018-11-14征文

  从农村走出来,一晃儿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0 多年了。这些年,自己最注意的就是时刻要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话:

  “你是记者?你来采访要多少费用啊?”

  “发稿要多少钱?”

  “新闻就是那么回事儿”

  听了这些,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更加努力,来消除一些人对新闻工作和记者的不好的看法。同时也为我们队伍中的个别人和个别现象感到遗憾。“你”不要以为“你”的个人行为没有什么,往小了说,是影响“你”自己,往大了说,“你”影响的是所在单位的声誉或者是新闻队伍的整体形象。

  一:不注意新闻的真实性。“你”到一个地方采访一个节会,拿着材料带着礼品又急忙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回单位后你没有核实就按照材料上的议程发稿,结果出了纰漏。

  “你”为了树立一个典型,说他工作忙起来一个多月没有和家人团聚。稿子发出后,他身边的人嘘声一片。因为很多人都可以看见他那段时间天天晚上和爱人、孩子手拉手散步。“你”认为这不算什么,可是这个事情在当地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人说:从这事儿看,你们新闻就是那么回事儿吧。

  为了突出一个典型,“你”把别人做的工作都写到了这个典型身上不说,还把前任的工作写的一塌糊涂,最后导致“你”摊上了官司。

  树立典型是应该的,可是“你”树立了一个典型却影响了一大面,就连那个典型自己也说:新闻就是造出来的,我没和记者说那些是我做的啊。

  “你”出去录象或者是拍摄照片,碰巧你采访的那个单位大厅里没有外来办事的人,人家单位找来了几个本单位的职工站在柜台前做样子,你采访完之后就发表了。过后只要是有相似的画面,那几个当时参与的职工就会想起来:这些人没准儿都是本单位的人呢。

  等到我去采访的时候,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一位曾经参与拍摄的职工说:上楼上找几个人对付一下就行了,不就是要个镜头吗。被我拒绝之后,那个职工低声说:还挺能装的呢,谁不知道你们搞新闻的。

  我的脸一下子就热了,他知道一件事情之后,却当成了全部。

  “你”曾经把三年前一个单位做的事情写成了“日前”,并发表在省里一家报纸的头版。当我指出这样不可以时,“你”却说:你管的太多了,哪有人注意看啊。

  实际上知情者私下里没少说这件事儿。

  “你”为了一个“新闻”,设计了一次几个单位一起下乡送温暖活动,“你”是很有号召力,几个电话,就把几家单位的人找到了一起。“你”让参与下乡的医生带几盒感冒药,选了村里一位长年瘫痪在炕上的老人,让医生围着老人连按带敲打,最后把那两盒药给了老人,还把老人扶了起来。“你”一句一句的教老人说,“奇迹”出现了,很少能说明白话的老人说话了:感谢你们放弃休息时间送温暖,到村里给俺们义诊,还给俺们送来了药。

  看到这个场面,我有点揪心的感觉,而且很是惊讶。我从事新闻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而这个”新闻“的导演者居然是两个才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我当时就指出“你们”这样做的后果,“你”却笑着说:这有什么啊?

  我无话可说。

  第三天,这个“新闻”就在省里发出来了,而且事情的发生日期也别改成了元旦。那天“你”还制造了很多的场面,让我很长“见识”。

  二:拿来就是我的。“你”把很多的时间用在了看通讯员的稿子上,一发现不错的就把自己的名字加上。最近一个新参加工作还在见习的“你”,居然连幅照片也不放过,“你”竟然敢把摄影作者的名字去掉,写上“你”摄影,并在报纸上发表,要知道,“你”连那个地方都没有去过啊。“你”也没想到那个作者会把电话打到总编那里,最后“你”赔礼道歉才算完事儿。

  做为省里知名画刊的记者和编辑,“你”的名片上还写着什么硕士。到我这里采访我陪同两天,最后“你”带着我的6幅照片走了,回去后在杂志上发表了11幅照片,其中包括我拍摄的6幅,可是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我的名字,打电话找“你”,“你”告诉,估计是排版时落下了。“你”后来给我写了个证明,并盖了单位的公章。有朋友说,你拿着这个就可以起诉他们了,我没有那样做,只是在心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无独有偶,作为中央一家新闻单位的“你”,看好了我的照片,我发给你之后,“你”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同样我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你”告诉我,是编辑忘记了写我的名字。

  有时候“你”也“参照”以前的或者是外地的报纸,为了发表稿件“你”一点都不嫌弃别人的稿子小,“你”居然能把报纸上的一个图片说明拿来做一个小稿子发表。殊不知这样的稿子“你”“写”的越多,“你”的形象就越差。

  三:不注意记者的形象。去外地采访,要车接车送还算正常,可是“你”感觉人家送的礼品不是太多,就让陪同“你”采访的当地人多“买”一些,没想到当地人居然真的收下了你“递”过去的钱。“你”在房间里骂骂咧咧,一起去的一位记者的朋友来了,隐约听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很礼貌的从房间里退了出来:我晚上要接待上面领导,就先不陪你们了。

  其实那天他去的目的就是要请“你们”吃饭的,走的时候他对我说:这就是上面的记者?怎么这形象?

  我说不出什么,只是说:他们中午都没少喝酒。

  “你”的朋友很多,因为“你”是中央或者是省里媒体的记者。朋友遇见了挠头的事情找到了“你”,要求你和他去一趟,吓唬吓唬下面。“你”以新闻单位的名义转了一圈,“你”和朋友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你”之后,有什么事情需要“摆平”就找“你”。最让我接受不了的事情是,一位下岗女工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她通过“中间人”找到了“你”,那个“中间人”在“你”去之前,就已经把找记者的费用拿来了,除了请“你”吃饭和给“你”表示之外,“中间人”毫不客气的留了一手。

  最后那个女工的权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可记者的好形象却被“你们”破坏了。

  5年前我打电话采访一个起死回生的小厂,它是省里的一个典型。得知我是记者,厂长问我采访需要多少钱,当听我说记者采访不收钱时,那个厂长笑了:怎么不收,来找我的多的要5000,少到要500。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记者,我也不是那么高尚,我自己做的虽然不是那么好,但是我注意保持和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我把形象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我采访过的地方的人说:这个新闻单位的记者还不错。

  估计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我喜欢听那些真诚的赞美记者的话语。因为在我们的队伍里,有千千万万的记者为了自己心爱的新闻事业真心付出着,他们无愧于“新闻记者”的称号,他们树立起了记者的良好形象。

  可是“你们”的所做所为却实在是让我看不下,我曾经想到离开新闻单位,主要是不愿意听到别人对记者发出的不好评论,原因就在于“你们”。可是我还痴迷于新闻,为了新闻事业,为了自己喜爱的新闻事业,我与家人两地生活;为了自己喜爱的新闻事业,我几乎就没有节假日的休息。我离不开新闻。

  所以,我求你了,如果你不改变你自己的做法,求你别再到处说你是记者了。

上一篇:教育孩子也是一本难念的经征文下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