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谢霆锋的发型酷毙了!”不知是某班的一位男同学看了一眼杂志封面,大叫起来。他那极度夸张的语调震动我的`耳膜,使我想起了中午和妈妈的一场辩论。
吃完中午饭,我正准备写作业,哥哥与毛毛哥(注:并非我的小名)回来了。只见“乖乖虎”毛毛哥一改以前的温文尔雅,变成了一个爆炸性头型的帅哥。我随口夸了一句:“哇塞,实在是酷毙了!”
妈妈眉头一皱,嘟哝着:“从哪儿学来的垃圾语言?”
“垃圾语言?这是语言的创新!”我立即反驳。捍卫最酷的校园流行语。
“创新?查查字典去!”妈妈接着说。
我翻开字典,“酷”有三种意思:1.残忍,暴虐;2.惨痛;.3.极,甚。与“毙”上面的哪一种意思组合在一起,都不能算是一句正确的话,我不禁感到茫然。
后来,我在另一本书上找到了解释。“酷”其实是英文“cruel”的音译,有“冷酷。冷淡、薄情”等意思,引申为“外表冷峻”的意思。“酷毙了”就是“冷酷极了”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垃圾词语。只是字典跟不上语言的新增程度,没来得及更新罢了。
当然我们最酷的校园流行语也有“垃圾”,是被传播的“流感语言”,他们污染了我们校园的语言环境。
我想,应该出示一张广告牌放在学校大门口,上面写着: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