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_800字
有人说,经过几千的浮世沉沦,中国人猛地将压抑释放了、喧闹了、爆发了。
也许吧,却不敢苟同。
城市与乡村
小城的人是热情的。
当三步一熟人,五步一亲戚的时候,人们会仔细留意着自己的举动——生怕被七大姑八大姨挑出些三长两短。自个儿无法立足是一方面,可连见到家人朋友甚至一面之交的人都不敢抬起头、大步走。
久而久之,一种强烈且近似于疯狂的荣辱观在小城诞生了——或者说是演化。且愈演愈烈。
大城市则不尽其然,人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在拥挤的道路上摩肩接踵,却又仿佛带着具有隔离意义的头盔。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办公室政治中笑脸相迎然后斗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为了拿到唯一一个名额而加班加点的白领们披星戴月地乘上稍稍能放松自己的电梯,谁会有闲情逸致拜访邻居们呢?——哪怕拜访了,邻居也说不定会奇怪得吓一跳。事实上,人们连家人都很少能够好好聊上几句。
流通性与变通性强的几乎剽悍,没人晓得谁是南锣鼓巷的,谁是烟袋斜街的。
都市人们迫不得已戴上了冷漠的头衔,也许,是人口密集;也许,是中国人的争强好胜;也许,是迫不得已。
沉默的大多数便这样悄无声息的极速增长着。
网络与社会
人们总是为了相对的安全而漠视甚至无视不关己的道德行为。
准确些来说,这样或许更保险吧——朋友,这尽管有些荒谬,在中国却是事实。我们只是路人甲而已。旁人绝不会斥责沉默的人们,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也属于这类人。
“快节奏的生活让中国人变得更加有进取心,在学业与事业的压迫下,我们不得不对这等小事熟视无睹。”过去,我不屑于这句话,不屑于说这句话的人;而如今,这也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人说:“它是将善与恶传播出去最有效的方式。”
请原谅我的哑然失笑。
诚然,对于善事,网络传播予我们的是一种正能量。
而被大肆宣扬的见死不救呢?是为了让普通的我们变得更麻木?使扭曲的心灵获得心理平衡,仅有的一丝自责之心荡然无存?
还是让觉悟高于我们的仁人志士明白:不公的事情太多了,自己的善举只是精卫填海、大海寻针?亦或者使他们甘愿沦落为前类人?
我不得而知。
形式与现实
从两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热爱祖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或国家——无休止的“纪念XX日XX周年签名活动”、“考察革命老区实践活动”……尽管我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多一些自主招生的优势或炫耀的资本外还用什么用处。但我明白,各种税收和公款就这样以一种体面的爱国形式揣进各色人物的腰包。
当真正需要道德的事件出现时,人们并不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只是若无其事罢了。如果把“惊慌”比做伪君子的话,那么“不慌”便是真小人了。
我不敢确定各种路人甲乙丙们是否全都参加过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爱国签字活动——尽管那只是学生加分的砝码、商人掩盖自己奸诈的手段和政治家生存的条件;我也不敢确定,路人们中有没有人是在网上对种种事情大骂特骂的网友或喊着爱国的愤青——倘若愤青只爱国而不爱人,那大抵也算不上什么愤青吧。
从另一面来看,中国人也是爱国的。谁见过铁路工人大罢 工呢?亦或者抗议游 行?这可让奥 巴马小布什羡慕不已。尽管,这羡慕中是否略带鄙视,就不得而知了。诚然,最起码这种沉默掩盖了一部分事实。
并不想要专门针对什么,或许,是偶然;或许,是无奈。因为自己也不敢保证不属于这沉默的大多数。
吹灭世界最后一抹烛光的,不是好人的忍气吞声,就是坏人们的嚣张跋扈。
噢,对了,还有我们的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