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

2020-12-30爱心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语言平实晓畅、情节张弛有致、人物刻画鲜明生动。本节课在鸿门宴过程中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活之感,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鸿门宴》这篇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对文言知识的灌输,注重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司马迁的历史观。理解刘邦的任人唯贤,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和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

  1.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精炼的动作描写。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助读”,了解作者、背景、《史记》相关知识。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

  《鸿门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文言语法现象,师生共同择要挑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学习。

  三、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字词积累:

  1.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基础梳理”,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集中难懂的地方进行指导。

  2.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

  四、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2.思考:“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五、布置作业,课外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一)检查作业

  (二)明确目标

  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第一,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

  第二,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三、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了解归纳一词多义词,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四、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安排预习

  1.试分析项羽的形象。

  2.熟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1.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2.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学生讨论交流)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小结:无伤告密、项刘对立(40万比10万)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小结:项伯泄密、刘邦设计

  (3)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第五件事“樊哙救主”。

  小结:鸿门宴(一个阵营的内讧)

  (4)“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5)朗读第四段,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小结:刘邦脱逃、项王内患

  (6)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提示: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2.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并板书故事情节。

  明确: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三、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1.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人物形象项羽、刘邦的分析。

  这篇文章虽然是史传文,但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在旁边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2.具体对比分析张良和范增、项伯和项庄的性格特点。(可采用小组讨论解决)

  张良和范增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辞,似乎义正辞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羽所赏识,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又如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反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

  四、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远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3.杨氏之子名师教学设计

4.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名师助教

5.《钓鱼的启示》名师教学设计

6.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师教学设计

7.《名师》阅读及答案

8.《鸿门宴》的说课范文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下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