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不知不觉已快十年了,可最让人忘不了的,还是他那坚强、真诚而慈祥的目光。
父亲的目光是倔强的、坚毅的。八岁丧父,十岁别母,人世间的大部分苦难早早地降临其头上。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辗转一个个工地、农场;为了工作,他好学上进,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在当地也算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不仅讲起《三国》《水浒》头头是道,而且参加过乡村文艺宣传队,还能拉好漂亮的二胡。亲戚们回忆说,面对困难,这个倔强的小伙子从不低头,从不气馁,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里永远流淌着坚毅的自强的目光。
父亲的目光是慈爱的、真诚的。我上高中时,往往每个周末回家一次。要么背点大米去学校食堂,要么从家中带些咸菜。那时家境清贫,所以我每次来回都是步行三四十华里。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凑点零花钱,父亲三更半夜起床担着一百多斤的山柴去十多里外的集市换回五元钱;为了给我增加些营养,他和母亲从市场上买些纯肥肉做成咸肉让我带回学校去。为能让我继续上学,他喝酒少了,抽烟少了,档次也在一降再降。而最让我至今仍刻骨铭心的,是父亲站在屋后的小山坡上迎接我从学校归来和远送我回校的那深情的目光。那么慈爱,那么伟大,那么让人挂肚牵肠。
父亲的目光是严厉的、正直的。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去山坡放牛,因为饥饿,偷吃了生产队地里的几根山芋,被发现后受到队长的批评。别的孩子回家似乎无事。而我回去可不轻饶。先是父亲的训斥,后是责罚。此时父亲的目光是冷峻的、严厉的、甚至是恐怖的,一边打还一边讲一通什么“宁可穷死,也不丢人”等大道理。在村里人的印象中,这个倔强的老头一生穷得干净,也穷得有骨气。父亲的这种性格,也着实影响了我的大半生。即使后来我也娶妻生子,父亲仍然念念不忘谆谆告诫,身为党员,身为警察,做人要正直,待人要真诚,工作要踏实,为政要清廉。
父亲的目光是欢乐的、无邪的。对待孙辈,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流不完的笑,干不完的活,享不完的乐。我在从事基层工作期间,爱人工作也很繁忙,孩子又小,父亲便自告奋勇从农村来到我家帮着带孩子。尽管他不能像老奶奶那样懂得如何带好孙子,但他仍然尽力而为,想方设法带给孙女欢乐,为我们分忧。女儿说,爹爹的笑总是那样慈祥,目光永远是那样仁爱、欢乐,让她度过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父亲的目光是坚强的、深邃的。父亲生病那年,我在纪委监察室工作。有天上午,他在表叔陪同下悄悄地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前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表叔告诉我,父亲身体不舒服已有二月有余了,为不影响我的工作,他一直没有告诉我,只是现在撑不下去了,才让我带他到医院看一下。望着形容消瘦的父亲,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在将工作安排以后,立即带他去医院检查,可是已是癌症晚期,于是安排住院治疗。尽管两个星期没有告诉他实情,但他似乎也明显感觉不妙。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但他的眼神还是平时那样坚定。病痛是折磨人的,但在我们面前他始终表现坚强。在住院陪护的日子里,父亲时常与我深深的对视,虽然他眼睛因为衰老而略显浑浊,但他的慈爱仍展露无遗。也许自知无回天之力,或是怕花费儿女过多金钱,父亲几次三番吵着要出院。无奈之下,几个星期后让父亲回到生他养他的那个宁静的小山村治疗休养。因为工作关系,我无法时时陪伴在他的身边,只好委托他人代为照顾。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也会扛着锄头到高高的坡地上转悠转悠,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看看外面的风景,忘却身体的疼痛。临终那一天上午,父亲深深注视着西边那一片蓝色的青山湖,目光如炬,是盼望远方未归的儿子,还是想着自己未了的心愿,这个秘密已被父亲永远的带进了那没有痛苦、没有忧愁、没有邪恶、没有贵贱的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