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成语故事

2021-01-18成语故事

多难兴邦成语故事

多难兴邦成语故事1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

  意思:国家多遭患难,可以促使内部团结,因而兴盛起来。

  晋惠帝时,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发生了所谓“八王之乱”,互相攻杀,达十多年。(参看“鹤立鸡群”)叛乱未平,接着西北和北方的五个民族,又乘机脱离晋朝的统治,先后独立,并且向南进攻。即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晋怀帝和愍帝都被俘、杀害。晋朝不得不放弃中原,退到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称为东晋。(参看“中流击楫”)

  当初,司马睿为左丞相,镇守建康(今南京)。眼见首都长安失守,晋愍帝被匈奴族的刘曜所杀,广大地区沦陷,百姓遭殃,而这位执掌大权的左丞相却稳坐江南,无动于衷。祖逖、刘琨等爱国将领,一面领兵北伐,一面遣使上《劝进表》,劝司马睿继任帝位,把国家大事勇敢担当起来。鼓励他发愤图强,不要怕困难。并且说:“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意思是,国家接连遭到这么多的危难,使朝廷深深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能从危难中获取教训,奋起救危赴难,那么坏事也许可以变成好事:“多难”反倒可以激励我们复兴晋朝,巩固邦国;“殷忧”也可使皇上认清形势,痛下决心。(参看&ldquo,励志人物;枕戈待旦”)

  从这两句话,后来就演化出“多难兴邦”这句成语。

多难兴邦成语故事2

  【释义

  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往往激发这个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灵王是个残暴之人,他野心勃勃,在除掉国内敌手之后,又派任举前往晋国,要求晋平公与他一起召开诸侯会盟,要当霸主。

  晋平公却想自己当霸主。但是,晋国大夫司马侯认为晋国跟楚国争霸还要等待一段时间。他说:“楚王虽然倒行逆施,但还不到垮台的程度,可能上天要等他干尽坏事后才给他降下惩罚,楚国的臣民也会抛弃他。那时候,霸主的地位我们将不争而得。晋平公说:“楚国内部不团结,多灾多难,能当霸主吗?”司马侯说:“一个国家多灾多难,当然不是好事;不过,有时候,多灾多难也能反过来成为他们振兴自己国家的`力量。譬如,齐国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平定内乱,击退了鲁国的入侵,取得政权,这就是齐桓公,他任用贤相管仲进行改革,国力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霸主。

  晋公子重耳被国君长期驱逐流亡国外,历经困难,终于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加强兵力,使晋国成为第二个霸主。所以有时候多难兴邦。但如果楚灵王看不到他自己的危机,就算他当了霸主,日子也不会长的。晋平公觉得言之有理,就在当年六月会盟,让楚灵王当了霸主。

  楚灵王称霸以后,更加肆无忌惮,放荡自任,不思进取,终于引来杀身之祸,他的变本加厉,使他的三个弟弟联合起来反抗他,终于落得个自杀的可悲下场。

多难兴邦成语故事3

  【解释】: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出处一】:《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出处二】: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奋图强,振兴国家。

  【出处三】: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多难兴邦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多难兴邦的成语故事

2.多难兴邦成语故事

3.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

4.择善而从的成语故事

5.成语故事:吮痈舐痔

6.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

7.成语故事:随遇而安

8.骊黄牝牡成语故事

上一篇:【热】万死不辞的成语故事及出处2篇下一篇:【荐】龙山落帽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