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生命力的。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是没法教学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唤醒和激发的。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及渠道加以实施,而课堂便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寓创新素质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的情感,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创新的乐趣。
如果说上列这段话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由教师主观指令,主宰课堂,使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再学习的能力和鲜明个性的展现机会;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的,无人有异议。但我们须警惕事情一旦超过了限度,那就有违我们的初衷了。
首先让我们进入课堂中,去看看我们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吧。我曾多次从有关教学杂志上读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论文,其中不乏以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为例,这也许已成为了“经典”了吧。其中介绍到:让学生思考狼向小羊扑过去之后结果怎样了?因为课文写到此就打住了。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挑明,但亦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很明显:狼把小羊吃掉了。然而,因为毕竟没有直接写出结果,出现了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当教师提出填补空白,学生立刻积极“创新”:有的说,恰巧猎人来了,开了一枪,狼毙命;有的说,狼恶狠狠地扑过来,小羊一闪,狼冷不防,一头碰在小羊身后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命归西;有的说,小羊巧妙周旋,把狼引进了陷阱里;还有的'说,狼用力过猛,扑到小羊身后的河里淹死了等等。
这样的回答显然脱离了故事本身所寄寓的涵义。虽然小学生们个个充满善意的“创新”,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不仅赋予了故事发展的多样性,并丰富了故事的内涵。然而这背离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对类似这样的“创新思维”的鼓励,我们经常可以见到。
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老师这么问:如果司马光不去砸缸,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救出落水儿童吗?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讨论,不一会,还真的想出了不少办法。有的说,可以找一根长竹竿把落水儿童拉出来;有的说,可以叫住在场的小朋友,一齐推倒水缸;还有的说,可以抛给落水儿童一个救生圈;更有学生提出,可以迅速调一驾直升飞机把落水儿童吊起来——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而同样在教《曹冲称象》时教师则要求学生想出与曹冲不同的称法;教《乌鸦喝水》,那就要学生想出新点子,让乌鸦尽快喝到瓶子里的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往往大家赞赏: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的办法真是巧妙!你的想象真是丰富!此类种种,在教学中频频出现,这好象成为了一种流行,一种趋势。于是有的老师采用“拿来主义”,就在课堂上让学生这么去创新,孩子们天真的“奇思妙想”也常能博得一些掌声,学生看似个个积极思考,发言踊跃,课堂也很热闹,但课后再去想想,却发现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效果,学生有时连课文都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些字词仍不解其意。
姑且不论这些问题的质量,就其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而言,单一而乏味,何来创新之意?细细想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真的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吗?其实不然,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就拿上文提到的“司马光砸缸”为例吧。文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掉入水中的儿童得救。归纳来说,救人的方法不外乎“使人离开水”和“使水离开人”两种。“使人离开水”是我们常规思维方式所采取的方法。而文中司马光所用的“破缸”放水救人的方法已经是一种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了,已经是极大的创新了。如果再要求学生“创新”,学生要不就是模仿司马光的做法,如提出喊住小伙伴一起放水,且不说能否推得动那口大水缸,即使这种方法有可行性,也只不过是变“砸”为“推”罢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新意可言;要么是重又回到常规旧路上去了,例如“竹竿拉出水”“救生圈救人”这些想法仅仅是在形式上玩玩花样,并不见得比原文的办法更高明。课堂看起来很热闹,而实际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同样是毫无新意,也无价值可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创新的时候,的确是想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但切不可使学生以为创新就是简单的“标新立异”,尤其是如此轻率地肯定学生,让学生盲目地满足停留在创新的浅层次上,实际上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反而是无益的!
反思一下,这和许多不良现象一样,都是形式主义的结果。这种“创新”,只怕与真正的“创新”目标南辕北辙。我们不能用一种倾向掩盖或取代另一种倾向,重蹈“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覆辙。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来说,面对“创新”,潜心学习,广泛吸纳他人的先进理念,同时不断去实践、探究、反思和提高,而不会人云亦云地机械照搬他人的现成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依据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训练点,以读为本,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灵活性、多向性、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
【【推荐】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