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3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篇一: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篇二:
今天,我从“嘉一”学习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脑,找起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我一打开传统文化的资料,就出来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筷子.中国象棋.风筝.十二生肖剪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脸谱,中国结。所以我花了一个京剧脸谱,中国结太难画了,就叫妈妈买了一个。
妈妈买的中国结非常特别,很好看。中国结是用两条线编成的,外面一圈是红色的。里面一圈是黄色的。而且,中国结下面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京剧脸谱。第一个是红脸的,第二个是蓝脸的,第三个是白脸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个黑脸的。我问:“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说:“你看他的脸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问:“小姨,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说:“你看,他额头上有个月亮,这就是包公。”我听了小姨话想:这些脸谱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剧,了解更多的京剧脸谱。
篇三: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但仅为纪念一个人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在6月份。爷爷为了让我们俩孙子尝尝鲜,不知什么时候弄来几把苇叶,星期六吃过早饭,就叫奶奶包起粽子来。
听说要包粽子,我和弟弟早已没有写作业的心思了,便围着爷爷奶奶凑起热闹来。弟弟围着大水盆帮爷爷洗粽叶,我帮奶奶搬椅子拿烧箕。
爷爷将一张一张用沸水煮过的苇叶洗干净,并用剪刀将两端剪整齐,放进旁边的烧箕中沥干水。奶奶也端来了一烧箕浸泡一夜早已沥干水的糯米放在一张凳子上,还将一把椅子背靠放糯米的凳子,将一把长长的、细细的不名的草系在椅子靠背的横梁上。然后将那些细草分小心地分成一根一根的。
整个过程中,爷爷奶奶每一个动作、整个神态都是那么严肃,好像在准备一项庄重的仪式一样。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叫我坐在对面的桌子上。我看奶奶将两片苇叶叠放整齐将正面朝上,调整到足够的宽度,熟练地将下端卷成一个倒圆锥形。再把糯米满满地放进去,并用筷子捣实。然后将多出的苇叶折叠过来包裹成一个漂亮的.四角棱形。最后从那捆细草中分出一根绕在粽子两个角的中间,细草的一头早被奶奶衔在嘴里,使劲绷紧后将粽子来回扭动,直到粽子被勒出一道细腰才把草头打上结。这样一个包裹严实,内部饱满,外形优美的粽子就包成了。
别说煮熟了吃,就单看奶奶包粽子的娴熟动作和那包出来的粽子,就是一种享受了。
爷爷看到我对粽子出神的样子,冷不丁地说“包粽子最初可不是为了饱人们的口福的哟!”“这个我知道,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最初是投入江中的。”我说。“那你知道屈原为什么会投江自尽吗?”
距今2400多年前,当时中国有五个强大的诸侯国,它们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秦国。秦国靠变法变得强大起来,先后吞并了其他四国,形成统一的秦朝。当楚国都城郢被秦军占领时,做为楚国官员,后来被贬为平民的屈原,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投汨罗江与自己的国家一同毁灭了。几千来,屈原的这种“热爱自己祖国”精神一直被人们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精神!我们现在每到端午包粽子,粽子的花样也出现了不少,但不能忘记粽子为什么包粽子?更不能忘记粽子里包着的精神。
爷爷深情的叙述完这个故事,脸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严肃。
是啊!现在粽子的馅越来越丰富,花样也不断地新了,粽子也因此成为了一种美食。但我们后辈却似乎在淡忘这“美食”里包着的精神。
我欣赏着奶奶包成的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再看看奶奶包粽子时的一丝不苟,她似乎是在把自己的思念包进去,并塞得满满的。由此我也似乎明白了先前爷爷奶奶那庄重的准备仪式了。原来他们是要把对屈原的思念,把传承几千年的爱国精神,包进那小小的粽子里。
篇四: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戏曲的种类也分为京剧、越剧、川剧……在我所居住的湖北南部,最受人们喜欢的则是湖南花鼓戏。
听我爷爷说,花鼓戏不同于其他戏曲有创始人、有来头、有派别,而花鼓戏则起源于清嘉靖年间,由民间流传的民歌改编而来,没有创始人。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喜欢花鼓戏,因为它以描述劳动场景和乡亲们身边的故事为主,它风趣、搞笑,让人看了乐哈哈的,加之悠扬婉转的曲调会使你陶醉。
有的人也许会问“那是湖南花鼓戏,与你一个湖北人有半分钱的关系吗?”其实,花鼓戏的起源地是湖南益阳,慢慢地传入了湖北、安徽、福建等省,我家乡挨近益阳,所以花鼓戏的第二故乡无疑就是湖北。
说起歌曲《浏阳河》,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谁又知道这首唱遍世界的民歌的歌词就来自于花鼓戏《送粮》。单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花鼓戏也博大精深。
有些人都对花鼓戏美妙的腔调爱不释手。有人将花鼓戏设为手机铃声,有人为了看一场草台演出不怕路途遥远,只是因为对花鼓戏爱得深沉。
也许老人看花鼓戏是为了勾起童年的一丝丝回忆;而在外奔波的游子看花鼓戏是为了那一抹乡愁;懵懂的孩子喜欢花鼓戏,更多的是看热闹,无形中也传承了这份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
如今,在我的家乡,花鼓戏已不再有往日的那般繁荣,随着一代一代年轻人的离开,而变得越来越鲜为人知、越来越遥远了。花鼓戏就像一个老人佝偻着身子,背影越去越远,一眨眼间就会消失在天边。
【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3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