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政治给我们布置了一道材料分析题。晚自习时,我认真地从书上找定义,一个字不落地抄写在题目下方。“规范的书面语言加上分析较为全面,一定能拿高分!”我心里这样想。可当我看着政治书上各种密密麻麻的文字时,我突然想到了什么……
这些文字都是对每一件事物深入地定义,包括它的影响方面,全是用一些看起来极具内涵的文字来表述,觉得无论是读还是写下来都特有文化底蕴。这样是没有错,可是为什么我们也一定要与它一模一样呢?举个例子来说,政治考试时,每道材料分析题或辨析题都必须要用书面语言来回答,无论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析的多完美,只要不是书面语言,一律零分。老师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吗?可这样完全是在扼杀、在阻碍我们的新思想啊!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物理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某一物理名词的定义问题。男主人公用简单的事例回答却被老师认为是错误的,而另一学生把书上的定义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得到了老师的赞同。同样的一个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一成不变地跟着别人走呢?正如影片中那位死学的学生一样,他虽然最后了,可是完全没有新突破啊。男主人公却凭借着他的独立思维与不懈的探索突破精神取得了真正地成功。
可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谁愿意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而在考试中丢那么多分呢?甚至可能损失更大的东西。要是我也肯定不会这么做,其实不是不想,是不敢。我宁愿被动从而得到高分,也不敢冒死主动去创造新思想。不是自愿被动,而是身不由己地被动……
但是,我们真的要一直被动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