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丛书》把脉传统美德的文化基因,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积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时代吁求,“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民族在延绵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和最高道德准则。仁爱思想特别注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调节人类社会中各种矛盾,维持一个平和安乐的社会秩序。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大爱大德的滋养中成长、繁荣、生生不息。
《丛书》始终恪守孝诚爱仁的道德理念,引领青少年道德成长。在《家庭美德·孝德》篇,贯穿以“孝”为核心,通过“知恩”、“感恩”和“报恩”三个篇章,捕捉与回忆一个个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情景,引领青少年进行深刻的道德考量,体会父母养育之不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常怀感恩之心并珍惜眼前的一切,知恩图报,报恩有方。《学业道德·诚德》篇,则始终以青少年学习实践中的“诚”为基点,通过“诚实学习”、“重诺守信”、“遵纪守法”三部分,提醒青少年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有所成就,恒久成功。在治学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在生活中,要实事求是,信守承诺。《社会公德·爱德》篇,系统贯穿“爱”的社会活动理念,倡导“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认知自己与外在的关系,感同身受理解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丛书》注重情理结合,学科交融,贴近青少年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捕捉身边学习、生活中的细致入微事件,大量富有情感,激发情感的经典情境、经典故事,使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反思自我,升华道德情感,常常能够以此为榜样,在生活中调适自己的行为。也会因对书中情境更深层的领悟而对书中的事例、事理铭记于心,而“过目不忘”。如《孝德》篇中,通过“过目不忘”部分的阅读,仿佛看到了自己生病时,母亲那焦灼的眼神,体会和理解母亲生育、养育的`艰辛,领悟生活中勤俭的内涵;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做的是否太少,生活是否太铺张等。
书中的古今中外孝、诚、爱、仁的道德故事和经典美文,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达到“融会贯通”,将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情境中,融入数字里,放在图画里,切身感受到道德力量与智慧的“润物无声”。
恪守孝、诚、爱、仁需要代代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在践行中丰富发展、与日弥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关键时期,如何规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败主义的风潮影响,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二篇】
“传承文明基因,弘扬孝诚爱”,磁村中学从培养对师长、子女的“小爱”,延伸到对事业的“热爱”,升华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使思想道德建设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努力把每个教师的思想道德标准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转化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动力。
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政教负责、教导参与的团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开展丰富活动。组织开展感恩尽责、敬业奉献、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活动,与教师职业道德、中学生守则内容融合,建章立制,让文明真正入心、入脑、见行为。通过教职工会、家长委员会、升旗仪式、校园文化、学校网站、班会、班班唱等弘扬新风正气;通过完善评价制度,建设师生监督考核办法,确保活动的效果。
从实施孝德、诚德、爱德入手,磁村中学通过文教德化、以文塑德等形式,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师生、家长道德素养,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初中文明基因孝诚爱征文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