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题中词语理解和解题技法分析

2020-07-04词语

试论阅读题中词语理解和解题技法分析

  词语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2. 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

  3. 词语或关联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

  4. 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指代作用。

  那么如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如: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象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寺一样了吗?

  画线句子中“调整”指( )

  A. 调整好读书的环境 B. 调整好读书的心境

  C. 调整好心情和环境 D. 调整好读书的情趣

  根据上文“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可知,此处的调整,不是调整读书的外部环境,不是客观上的调整,于是可以否定A、C;根据“调整好了”“身处闹市”也像“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寺”可知,这里的调整是指主观方面的,而D项的“情趣”又较宽泛,于是选B.

  二、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如何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呢?一是要搞清楚这些词的本义;二是分析这些词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联系全段内容理解这些词的内涵。如“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王家新《在山的那边》),句中“枯干”的本义是什么?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很显然,在这里,“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词义通了,句意也就明白了。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意思

  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夜正长,路也正长。……”句中的“路”的含义是什么?

  抓住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针对性,才能理解“路”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的路,是指争取光明和真理的路。

  四、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志极了”。这“标志”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志”是反语。

  五、注意具体细节,把握词语意思

  一个词语,除了通常具有的含义外,往往还要考虑其它一些细节来把握它的意思。如考虑是否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此外,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适应的对象、搭配的习惯、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普通用语还是特殊用语,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词义。

  例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一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的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六、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

  分析句子的结构有时也有助于理解词语的含义。比如句子中的复指关系就可以互相解释;在表示判断的“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相解释。例如:“作家依各自的原则输入语言信息,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指纹,即风格”。在这句话中“风格”和“语言指纹”可以互相解释。“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功夫”在这句话中“苦吟”和“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用功夫”可以互相解释。

  最后需特别指出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总体上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语境。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试论阅读题中词语理解和解题技法分析】相关文章:

1.浅谈阅读题中词语理解和解题技法分析

2.说明文阅读理解题

3.语文词语分析理解

4.词语理解、搭配和例句

5.2017《矛和盾的集合》词语理解资料

6.解题中的数学史议论文

7.小升初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词语理解与例句

上一篇:小升初语文词语基础知识下一篇:on a cloud词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