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时,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袁家村。
早就听说过这个村子了,是礼泉县的一个民俗文化体验地,网上也介绍说村里有油坊、醋坊、织布的、做豆腐的,集中展现了关中生活风情。我们果然在这里体验到了浓郁的关中农村风情,油泼辣子香喷喷,小蒜包子味道足,菜籽榨油黄灿灿,大碗油茶嘹的很。村子里三条街,一条风情小吃街,另两条街都是农家乐,家家种着葫芦,这个季节正是葫芦挂满枝架的时候,沿街三两步就有一个吊椅,在葫芦架下坐着晃一晃,无限惬意。村后有一片茶社,喝茶打牌钓鱼,儿子打秋千,不由得让人羡慕村民门真有福气,能在这样一个清静悠闲的环境中生活。
村中设有村史展示馆,村史才是让我真正感慨所在。这个村在70年代时是有名的贫困村,被人称作“三跑村”,跑土、跑水、跑肥,地不养人,人吃不饱。这个时候一个年仅24岁的村长走马上任了,他叫郭裕禄,他带领全村人开始了一条集体致富的艰难道路。耕地少,他和村民一起清石头、开荒地;地不肥,他带着全村男女老少一个冬天捡了10多万斤羊粪,浇水沤肥,不用花钱就让土地变成了肥土;没有水就自已带着几个青壮年打井,差点因塌方丢了命,最终给村里打了三眼井,让土地变成了水浇地,71年到79年连续9年粮食棉花产量连上9个台阶。改革开放后,他率先兴办集体企业,办了水泥厂,后来还参与了房地产、影视,用1200万元改造村庄,把全村打造成了关中民俗体验地,农家乐成了全村的主打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如今袁家村的村长是郭裕禄的儿子郭占武,村民们把当年带领大家走出饥饿、满足温饱、走向小康的郭裕禄和他的村领导班子当做英雄,把他们的名字刻成了英雄谱。
在这里无意于为某个人歌功颂德,也无意于去考究村史中真实与夸张之间的比例,只是关注了这样几点:一是郭裕禄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焦裕禄,我甚至想这个名字是不是受到焦裕禄的影响后改的,因为他们有那么多相似;二是郭裕禄是个共产党员;三是在乱哄哄的70年代连续9年粮食产量节节升高这一事实;四是在礼泉这个远离西安,原本并无特色的地方硬是打造出了特色;五是在我眼中这袁家村的确比周围的村庄更突显了团结致富的特点,家家看起来都富裕祥和,淳朴友善。
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代,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只有少数领头人才能发挥出广大群众的集体力量,集体需要领导来领导,就象航行需要舵手。修行吧,修行,把自已修炼成伟大英明正确的领导,不然就用修行让自已得到一个伟大英明正确的领导,只有这样了。
[大海航行靠舵手作文5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