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满阳光的道路优秀作文

2020-04-13道路

  成长的岁月就像一场绵长的春雨,飘然浸润了每一寸心田,将会成为我们心底那份温暖且柔软的回忆,小编收集了洒满阳光的道路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洒满阳光的道路

  在他的这本书里,有他太多善良的心灵闪现,太多质朴根底的裸露。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认认真真踏实写作的人,一个不会故弄玄虚的人。他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蕴涵着那方水土的人们所特有的真挚情感,埋藏着像火红的枸杞一样绵长而火热的根。

  陈晓波所表露的这一切都是那么阳光,和我的联想与猜测没有任何瓜葛,他那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食指,与痛苦、悲伤、抑郁、懊悔彻底无关。陈晓波是阳光的。正如他自认为的一样: “我是一个很阳光的人,性格开朗、心理健康、待人真诚、不善伪装,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无论人生旅途多么艰辛,我都会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至善至美的情怀感受人生。”

  这种性格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他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始终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我不能说他的作品有多高的水平,但在我所看到的他30多万字的作品中,至少没有看到任何晦暗、低沉的色调。他的作品所彰显的生活层面,精神内涵,心灵深处,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解读,都属于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的一角。

  他一直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阳光洒在他身体的角角落落,也播撒在他的心里,注定要结晶成充满阳光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阳光来自他的父母亲,来自他的老师朋友,还来自一些陌生的人们。

  写作路上的第一缕阳光来自他的父亲和母亲。他的父亲和母亲文化差异很大,但他们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一点是一致的,从小就给他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沐浴在文化的阳光里。他的父亲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在湖北的一个小山村里考上了一家中专学校,但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最终没有上成学。1959年随支边青年大军来到新疆,成为精河县一个国营农牧场的汽车驾驶员。工作之余,他的父亲很爱看书,常常千方百计地找书看。在那个文化被禁锢的年代,书是奢侈品,少量的书籍经过人们互相传看,早已破旧不堪了,甚至都没头没尾了。尽管如此,也丝毫不减他父亲看书的兴趣。每次借到书时,总是父亲先看,父亲没有时间看时,陈晓波赶紧拿过来看。尽管还有好多地方看不懂,他还是那么喜欢看书。

  那时他的记性真好,尽管好多地方都是一知半解,但故事情节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被文学的阳光启蒙了。

  他的母亲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至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非常尊重文化。没有文化的母亲把更多精力投放到操持家务上。陈晓波是家里的长子,理应担当一部分养家糊口的责任,从小到大,虽然他也像农场里其他的孩子一样干农活,但始终把读书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母亲最大限度地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给他提供了更多读书学习的机会。

  读高中时,他在《博尔塔拉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母亲高兴极了,连正反都搞不清楚的母亲,捧着报纸端详了好半天,那张报纸至今还珍藏在母亲出嫁时带来的那只皮箱里。

  他的散文集 《在生长枸杞的土地上》出版后,母亲每天晚上都要让父亲戴着老花镜念给她听,书中提到关于母亲的章节,她总是听了又听。母亲还把他的书拿给他们那一辈中有文化的人看,把书留给人家,把夸奖儿子的话带给了他。母亲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再也不怕别人说我是大老粗了,我儿子是作家。”这句话让陈晓波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梦想追逐着,从不会觉得辛苦,更不会想到放弃。

  来自老师、朋友关注的眼神,也让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充满了阳光。

  去年的一天,他在下班的路上遇见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苏国粹,苏老师早已退休在家,听说他一直坚持写作,要他把写好的文章给他看看。陈晓波当即回家取出一沓打印好的文章让苏老师看。没过几天,苏老师亲自来到他家,把修改好的文章送来。当苏老师把文章递到他手中时,他的心头顿时一热:苏老师还像当年给他批改作文一样,修改了文章中的错别字,还在每一篇文章后面写了评语。陈晓波说,苏老师的评语写得很中肯,没有什么客套话,好就是好,不足就是不足,说得清清楚楚。那时,陈晓波觉得,20多年前教室里的那一缕阳光,又照在他夹杂着几根银丝的黑发上,播撒进他的心里,一层一层荡漾开来,将来会变成他文字中最美的一部分。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晓波今年才成为自治区作协的一员,但他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荣幸,碰到了一大群关心、支持他的人。就他文学创作的真正动因,他自己也没有搞得很透彻,就是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后来又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许多美好的东西在自己的心中产生了共鸣,有了想表达出来的欲望,于是就把一些沉甸甸的感情释放出来,就有了这些文字,这些人,这些事。

  第二篇:洒满阳光的道路

  近些年,各省市陆续刊登了以下的语段:

  案例一: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中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发生口角,双方怒气之下,开始厮打,一同学拿出削铅笔的小刀,刺伤另一名同学身体三处有余,因天黑未能及时抢救,送至医院时,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002年3月7日傍晚5点,南京市公安局抓获一起重大团伙盗窃案,该团伙有12名中学生组成,经查实是一起中学生盗窃案,有6个犯罪嫌疑人年龄只有13岁。

  案例三:2003年1月20日凌晨,银川市某中学上高三的王某伙同四人为上网,于兴庆区丽景街交警队附近对路过一高二学生郭某拳打脚踢,导致该同学重伤致残,四名学生只抢的5元现金逃逸。

  ………

  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案例,禁令我们毛骨悚然,触目惊心。一个个无法抵御的事实真像在我们身边出现。经调查表明,青少年犯罪事件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且一次比一次行为惨裂。由于构成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因素极多,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二十犯罪学中及现实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年满14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了法律依法受到制裁的行为,称作青少年犯罪。现阶段,我国贯彻法制教育史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法的制定最初是为了给予人们自由而制定的,而现在法成为限制青少年的自由实现安全的一道防火墙。

  贯彻法制教育,可以让当代青少年明辨社会的是非曲直;认清法治社会的实质,知法而不为。换一句话说,给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洒满阳光,让灰暗和影阴远去,用力青少年的成长路径。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在违法之后,对于自己所犯何事还云里雾里,待相关人员调查后追悔莫及。案例一中该同学只是一不小心犯下大错,失手伤了同学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懂法,不知守法,出于猎奇心理加入反罪团伙,想要抽身已骑虎难下,最终一条道走到黑,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也有多少人是为了一时的利益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在他们执刀杀人,偷盗抢劫时,尚未成熟的心智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一步步走向黑暗,最终给自己清白的人生洒上了污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

  作为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花朵,为了不让这一切演变成悲剧,我们应该学好法制教育,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中学生。我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如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极大。法律教育与文化教育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从小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接好社会主义的班,担当建设祖国,重振中华的光辉使命。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正受到不良诱惑时,用法去洗涤他们的头脑,拨开头上惨淡的浓云,让阳光洒满成长的大道。自觉地接受法律的洗礼,日日克己复法,遵守法律,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第三篇:洒满阳光的道路

  成长的岁月就像一场绵长的春雨,飘然浸润了每一寸心田,将会成为我们心底那份温暖且柔软的回忆……

  ——题记

  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路边不时有几只蝴蝶飞来飞去,悄悄停在花瓣上,又忽的一下飞走了,多么像美丽的小精灵呀!此时我的心也十分欢乐,一想到等一下就要参加十公里长跑活动,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跳动了起来。

  来到操场上,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也不例外。大家排好队形,随着发令老师的一声枪响,大家就开始了三个小时的师生10公里长跑。一路上欢声笑语,大家都很高兴,队伍走走停停,倒也十分惬意。“哧——”地一声响,脚下来了个华华丽丽的急刹车,我的脸差一点就和大地妈妈来了个亲密接触,无奈的抬起头,原来是红绿灯,我的后脑勺顿时挂下三条黑线,好险……前面的同学大概是太过激动,一路上都不消停,一会儿慢悠悠的散步着,一会儿又疯狂的马不停蹄,这可害苦了我这个反应迟钝的人,总是一头撞上前面人的后背。就这样,我们愉快而又艰辛的到达二桥,成功完成了三公里的路程。我的肚子却因为跑的频率不对,隐隐作痛起来,唉!体质真是弱爆了啊!看来还得多加练习!阳光柔柔的照在我们的身上,感到十分的温暖,遥望前方,一片光明,让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洒满阳光,让我们能在天空中自在的翱翔。

  继续前进,来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上,地上尽是大砖头和碎石块,难走极了,两旁栽着高大挺拔的树,时不时有几片落叶飘落下来,再向前走,有车轮辗过的痕迹,真是一段陡峭的路呀!我小心翼翼的向前走,好像在走钢丝一样,但是……“呀!”还是被拌了一跤。一双手扶住了我,我有些惊讶,抬头一看,她的脸上是关心和温暖的笑容,我感到一股暖流从心田上流过。在十公里长跑的路上,大家互帮互助,终于到达了终点,所有人都蜂拥在桌子旁,在大条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我也上前去签下我潇洒的大名。这一路上尽是阳光,我学会勇敢,学会友爱,学会坚强,让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洒满阳光。

  清凌凌的阳光里,我们微笑着。迎接我们的,是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充满阳光的生活下一篇:话题作文:洒满阳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