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端午节初一作文

2020-04-15端午节

  篇一:我心中的端午节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葛薄,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小孩子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童趣的心,只要拥用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妈妈跟我说,她们那时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我江殉。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是伟大的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说箬叶到册上采的才新鲜,可这里没有,只好去街上买。街边有好多好多箬叶,在我的眼里,它们长的都一样,绿色的,长长的叶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鲜的箬叶才好,妈妈经过精挑细选,才选好了要包粽子 的箬叶,箬叶买回家后,还得用剪子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馅料妈妈买的是肉。

  肉买好米买好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妈妈”这阵东风了!妈妈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一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接着才可以包,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留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妈妈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米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妈妈快点蒸几个,可妈妈说,一时半会儿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是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

  过了一会儿,我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说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飞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马上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着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扬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便把它放在碗里,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无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不会变,也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的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篇二:我心目中的端午节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国家将端午节列入法定假日,这使得大部分国人都能在假期中享受端午节的快乐和风光。

  在端午节,我们更忘记不了一个人,那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此人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杀这一事件,魏晋时期,周处撰《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忘记,国家将端午节列入法定节日,就是保护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让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万古长青,似水长流。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鼓,满街路。”可见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祭祀屈原,还有门前插柳放艾叶,手上脖子上戴上香囊,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当然地方不一,文化形式不一。我们农村端午节除每个人能穿上新衣服外,还能吃上各种各样的绿豆糕。大人小孩子围坐在周围互话农桑,拉着家常。孩子们只顾玩高兴。当然还要五月五走亲戚,定了亲的姑娘会收到婆家一份精致的礼物,婆家的好朋友借机会到亲家看看媳妇什么样。

  如今,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端午节却成了粽子节,或者屈原节,而没有挖掘出真正的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端午节,既不是粽子节,也不是屈原节。端午节就要真正挖掘出其传统文化的深意,进行传承,不能简单的一个“吃”,更不是一个“祭”,而要的是文化内涵。

  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应把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在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人生命的质量和关注亲情友情上下功夫,在文化方式和形式上来些创意,更要继续传统。确实让端午节丰富起来,活跃起来,让节日转起来,唱起来,传下去,形成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节日理念。

  篇三:我心中的端午节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篇四:我心中的端午节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你也可以多写一点端午节的来源故事。

[我心中的端午节初一作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我心中的端午节作文400字下一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