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1
杨百顺这也名字很有点文学讲那些主角的感觉,人物的经历、性格也和我的意,可惜没写完。大抵是过来过去没有再值得说的,毕竟更像生活,走了霉就是走了霉,没再上去的道理书里面说由这一句扯到那一句。这好像是中年人的惯病,肚子里的怨气多,事过去了,气却还在,总要发一发,但伤人也害己。与之关联又有点相反的意思的是,事理得明白,吃的亏也多。细枝末节的也有,几十年的友谊总抵不过命运开的几个误会。想珍惜的人,总得要在小事上不让人寒心才行,有了矛盾真看得上也要去解决。不能胆小,不能懒惰,不能逃避。
但说到底,最有用的还是:过日子不看过去看将来。把眼光放大一点,人为了活下去总要做事。做这做哪都是累的,不会的要学,不精的要练,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又抱怨担忧个什么。只是接触的人,遇到的事才真的是打磨、打垮人的关键了。难受又怎样的呢?书里每个人都起过杀人的念头,却都没真的执行。我想,现在人心里肯定也都有那个时候的,克制自己罢了。所以,碰到什么坎坷,往前走就是了,天无绝人之路,不是安慰人的话,只看你想不想的通。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2
看完仿佛觉得又活了这一生,戏里的故事却像过日子,而自己的日子却不像那回事。
与其说讲日子,其实更是讲人性,人是有私欲的,哪怕再精心打扮也会露出马脚,重头到尾,各种各样的人与人的绕,事与事的绕,其实到头来,谁也不好过,事也不是当初的事了。可即使道理明白却又无可奈何,人可悲的是放不下过去,回忆是条无止境的路,对过去的执念,形成现在的不好过,使得明白过日子过的不是以前,而是以后。
无论杨百顺还是牛爱国,我相信他们也看明白了很多。孤独与寻找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人性的复杂,人言的可怕如同魔鬼的私语,也注定人性的孤独,寻找了一生,却没有能说话的朋友,以打着寻找的幌子来寻找。最终,寻找了一生的不正是自己,不正是为了自己而去寻找?日子是自己选的,和他人无关,可为何活的仍不尽人意,活不出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的可悲。
有时候,一句话顶一万,可这一句话却用一生来体悟,有些话说不透也不能说,人和人其实也就一句话,一生而已,活着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他人。做到的又有几个?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3
刘震云的作品,我虽然看的不多,但是总是觉得明明写的就是老百姓的故事,但平淡之中又透着各种新鲜,就好像青苔之上生出的奇葩,让人惊奇之余,又感觉似乎理所当然。书中主线故事是围绕两个人,但却又枝枝丫丫生出很多支线人物,进而又蔓延到细枝末节的人物,让人乍看还以为作者是想写出红楼梦似的的宏章巨制出来。但耐心看下去,才知道所有人物都会围绕主人公展开,所有事件基本又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所有人物,不管戏份多少,不管男女老幼,作者介绍完名姓,立刻就会介绍这人爱说不爱说,跟谁说的着说不着,跟人说的着的由头、一开始说得着后来又说不着的原因,经此放大,好像这个投缘、说的着就像是天底下第一等重要的事。开始不以为然,但仔细想想,人作为群居动物,从远古时期来看,你能跟更多人说的着,别人打了猎就会分享给你吃,你的生存几率就会增大;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又有多少人因为一句话、一个人,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所谓一句顶万句,一方面的意思是,话多的人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反而不如话少的人说话一针见血。另一方面的意思是,对于说得着的人,同样的意思,他说一句顶别人说百句、千句,因为在听话人心目中的分量不一样,可能就会让他的人生直接转向——吴摩西的老爸老杨,老马一句话就改变了儿子的命运,吴摩西则是听了老詹一句话娶了吴香香,后来又为了找跟人私奔的吴香香丢了巧玲,引出第二位主人公牛爱国的故事;牛爱国因为听了说的着的战友的话,对妻子出轨隐忍不发,后来发现原来从根上就错了,便开始了寻找之路,他寻找的并非是妻子,而是自己,还有能跟自己说的'着的人。故事在牛爱国打算去北京寻找愿意跟他私奔的女人时戛然而止,感觉有点像童话故事,让人想象他们后来相遇了,从此过着幸福开心的日子。然而,大家都会想到,真正的到一起过日子,可能一开始说的着,后来就会埋没到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里,不甘于此的人,就会一直不停的寻找下去,直到麻木。
看这本书,我又重新认识到老生常谈的几个道理:一是人生在世,知音难觅。二是世间太多人做出一厢情愿的事却不自知,反过来还会埋怨别人不领情,无端多出许多是非,说的着的人从此形同陌路。三是言多必失,书中不爱说话的人不一定能多成功,但稍微有些地位有些成就的、或者能让人高看一眼的人,大多都是不爱说话的,他们大多用说话的时间去想事情了。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4
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四个名字,同个一个人。这本书主要就是吴摩西与自己的继女,以及继女也就是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三代人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初读时候觉得人物故事有点繁杂,单杨百顺前半段的人生就遇到了老裴,老詹,老孙,老马等人,我也是依稀记得几个,几乎由于前半段放弃读下去,不过还好自己坚持看了下去,发现吴摩西的人生与他的孙子,也就是牛爱国的人生有一点相似,六七十年前后两个人所经历的,给人一种首尾呼应的感觉。细读下来,先前所觉得人物关系的复杂倒也并不复杂了,反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人物充实了主人公的经历,处处呼应。
一句顶一万句的主题,在书中多有体现。一个人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能够说的上话的人相处是一种难得的幸运。现实把与自己不能说得上话的人安排在自己身边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有时候自己无法选择避免这些人,有时候也并不是因为说不上话,仅仅是因为误会而错开了。对待身边想要珍惜的人亦是如此,有误会就要及时说出来,等到绕了好多圈就来不及了。既然有的人无法避免,那就不要管他,努力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面对的人,珍惜自己想要珍惜的人,很幸运自己身边有与自己说得上话的人。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5
小说的叙事风格虽然情节简洁,叙事直接,但乍一看有些摸不到头绪。或者说有些觉得繁杂。越深入越觉得作者花费心思叙的并不是“事”,而是探究人的内心的孤独。作者没有用哲学、心里学等理论去分析引导,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社群组织和家庭关系,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亲人之间心灵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选择,人世坎坷颠沛流离居然就因为“说不着”。春水流成坚冰,竟成为了无法渡越的长河,辗转追寻,但愿万里风尘吹不散最后的梦想。
我理解这部作品其实就俩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畅快。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应对方的心声。朋友之所以成为敌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倾吐,摧毁了对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线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坚持。杨百顺到杨摩西,生活所迫,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吴摩西到罗长礼是精神要求,自主选择。然而又是饱经沧桑后最无奈最无力的选择。真是可怜的人啊。
在离乱黑暗中的一丝温情,就是群星,总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杨摩西之于牧师,吴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红之于牛爱国,就无异于深夜里的星空。温情被时空拉抻成最纯最浓牵挂,这世界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这样的牵挂没有尽头吧。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