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笔记

2021-04-23读书笔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笔记1

  首先是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种暖意自心底升起,再看封面,窗外雨连连,屋内烛火温暖。适合夜间阅读的暖心书。只是,作者把自己的这本书称为“心灵鱼汤”,我喜欢这样的称呼,大约心灵鸡汤已经太过泛滥,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我更喜欢这本书里暖暖的,又带着点苦涩味的故事,那就是所谓带刺的鱼汤了吧。

  治愈系已经流行很久尚未衰退,辉姑娘分门别类,讲述了许多个最好的故事,最好的爱情,最好的伤口,最好的反思,最好的孤单……我最喜欢的是,最好的给予,那些温暖的细细的给予。

  我热爱生活中那些温暖的细节,甚至,是带着悬念的细节。这真是个迷人感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我”请了菲佣,贪便宜的女佣每次工作结束时都拎着大大的手提包离开,让人不禁联想她有没有带走主人家的东西。然而主人仍然没有问她。终于,女佣辞工,临走时送给主人一块亲手编织的地毯,并感谢主人,从没问过她包里装着什么东西。

  “待用咖啡”,那不勒斯已衰落的传统,这个微小的善举,让人心暖。如果当天一个那不勒斯人心情好,可以付两倍的咖啡,第二杯咖啡送给后来人,好像请全世界喝了一杯咖啡。

  我喜欢辉姑娘积攒的这些细小的温暖。它们像小小的蜡烛的火苗,多了,就是一片烛光的海洋。

  生活如此琐碎,有悲伤,有痛苦,有欢乐,我现在更愿意关注并积攒那些琐碎的善意,那些点滴的细小的爱,将汇聚成一片温暖的烛光。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书笔记2

  最近在看一本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个故事讲一个博士回自己的家乡,要走长长得山路,过一个惊险的.独木桥才能到自己的小山村。周围的人问他,你小时候天天走这条路不觉得苦吗?博士笑笑说,小时候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不觉得苦。现在不行了,现在如果再让我天天走这条路,我可走不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我出生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小时候的我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充盈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小卖铺的一片辣条足以让人满足。每天晚上的米埂饭、米琪和老圪糁都那么难吃好像又别无选择。过个生日吃一包方便面都是奢侈,大多数人是不过生日的。大山里的我们,天只有那么大,我们以为生活就是这样。远不知道同龄的城里孩子是怎样在职校坡上的子明饭店大快朵颐,怎样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进出鸦岩底的香辣蟹。怎样把我们眼里可乐那种高级饮料和鸡味圈的奢侈喝了个够吃了个烦。

  小时候的我们除了过年是不买新衣服的,一年穿的基本都是家里的姐姐哥哥穿过的二手衣服。一件别人给的衣服,第一年穿上有些大,第二年刚刚好,第三年小一点凑合凑合就过去了。基本每家都是这样,大家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长大后,我还是会偶尔穿姐姐的旧衣服,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我穿着一条黑裙子去赴约。朋友夸赞之余,问我哪里买的,我不假思索的说我姐给的。朋友鄙夷的眼神里我才明白,穿别人的衣服会让人瞧不起的。我开始不断的买新衣服,姐姐拿回来的衣服再也没有翻出来。

  近两年回老家我总会回到自己的旧房子堂屋看看,一座破败的四合院已看不出昔日的热闹。站在堂屋的台阶上,脑海里西屋的奶奶坐在凳子上给一双黑色方口布鞋绣花,南屋的爷爷和我爷爷一边磕着烟斗一边回忆着过去没有粮食吃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当下的日子就是好日子。东楼的大娘开着一个小卖铺,正在招呼拿着一些毛票的小家伙买辣条。看着这个没有暖气,没有厕所,黝黑的房梁,四周脱落墙皮的充满着我儿时记忆的堂屋。有些羡慕那时候年少不知愁的自己,爷爷的话还在我的耳旁,就长这么大挺好,什么也不用愁。儿时期待长大的我,十分不理解对我疼爱有加的爷爷为什么不愿意我长大。

  我一面回忆过去一面丢弃,一步一步与现代的东西融合,不满足于天天的粗茶淡饭,更愿意隔三差五和朋友出去小聚,吃个火锅和烤鸭。不想再穿姐姐给的衣服,更愿意去商场买适合自己风格的。受不没有抽水马桶,没有24小时热水不能洗澡掉着墙皮的老房子。

  我的回忆只是过几年回去转一圈,看看曾经爬过的一座又一座的山,捉过鱼虾的小河。然后开车跑回城里住宿。

  很多时候艰苦的日子总是那么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但大多数人是不愿再回去过那样的生活,倾尽全力脱离的原生阶层因为遥远才有那么几分不舍。若是一生在那样的环境里无动于衷,怕是只剩下日复一日时间的叹息和对生活的无力。

上一篇:逃家小兔读书笔记下一篇:《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