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三作文的教学经验

2018-11-19高三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却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愈来愈多的学生感觉到学了三年的作文反而更加不会写作了——平淡无奇(居多),偏离题(一定比例)。究其原因,平淡无奇者往往是懈怠于写作,平时不懂得积累素材,下笔又不知往深远处多思考,久而久之,用尽老本后便使不出新招了;而偏离题者,其实大部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想在考场作文中以“标新立异”胜出,却不懂得“新异”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规则,以致偏离。鉴于以上情况,高三作文教学一定要改革,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二点浅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素材积累要讲方向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高三的语文老师们深谙此道, “累并快乐着”地不断给学生印发素材。可事实证明大多“素材”学生没时间看或不知怎么用。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素材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需要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样的素材。总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大致可概括出两大特点:一是立意明确的,多为学生熟悉的话题;二是立意粗略的,留给学生独创的空间大。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作文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切实的指导:

  1、指导学生从书籍中分类汲取素材,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正如美国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读书的乐趣》)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素材。目前较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书屋》,《美文少年版》,《散文》,《杂文选刊》,余秋雨和周国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巧取。指导学生对这些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丰富自己的生活,情感素材,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第二个命题趋势的特点,就是给予学生独创的空间大,但空间越大就越需要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体验,才能“与众不同”。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这种素材来自于学生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思考和关注。缺乏这种素材的学生提出了“生活贫乏说”,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和主观精神的。学生并不是生活贫乏,而是感情精神的贫乏,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里自如翱翔。

  二、课堂指导要有侧重

  高中语文新课标为中学作文教学确立了新的作文价值取向:一是写作的外在价值,即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二是写作的内在价值,即满足自我认识的需要。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写作的最高价值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认识自我。但这几年,堆砌华丽的辞藻,堆积古人的事例,甚至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弊病。作文一旦成了搭建文字的游戏,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是文章学教学,还应是写作学教学。文章学教学只着眼于教学生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要素——主题,结构,语言;而写作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思想能力和整理思想的能力。相比之下,前者是机械性的,而后者是个人终身需要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应满足长远性的需求,高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语言,结构的知识,故此时的作文教学一定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其思想的能力。

  写作素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所感觉到的事相,主要指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的”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只有找到写作主体与客观生活的思想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

上一篇:高三作文训练设计探微论文下一篇:塑造平常心高三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