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2020-06-22观后感

  《超级工程》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4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篇一】

  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整部纪录片介绍了中国的道路、桥梁、港口和高铁列车中的超级工程。

  其中,我对用世界最长桥和无数细节连接北京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这一超级工程印象最为深刻! 2011年,中国投资2209亿元一次性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不仅连接起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沿线所经过的区域,覆盖全国近1/4的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联通了整个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每天,350多列CRH380高速列车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在京沪高铁上行驶着,每5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准点发出,比大部分公交车都要密集。在运行5年后,京沪高铁已经运送了4.9亿人次,而这段1318公里的旅途,最快只需4个多小时,要让这样的高效运转得以实现,需要解决无数的难题。

  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深感自豪!中国的高速铁路在短短12年内迅速发展,建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全程达到2万公里,占据世界高铁里程的60%,让高铁真正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运输工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今天,距离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物理长度,而是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路的延伸让人与人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桥梁也正在帮助人们跨越更多不可逾越的天险,成为连通地域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甚至是开启了人们全新的生活,而这一切背后,是大型设备制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祖国的强大,值得我们所有人自豪!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篇二】

  最近看完了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的4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心潮澎湃自不必说,不得不感叹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钦佩奋战在建设一线的那些工程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造就了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大国重器”。动辄千万吨的桥墩,几千米跨度的桥梁,这些以极大数量词形容的物件,让我振奋。给我带来的不小的冲击和思考。

  《超级工程》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4个小的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展现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跃居或正在跃居世界第一,当今世界年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有7个在中国,其中,上海港更是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数以百万记座桥梁,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在缩短时空间隔的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所有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几代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艰辛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很多技术方面领先全世界的自豪。这让我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也是一项信息的超级工程。购物、金融、媒体,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了许多巨头。他们的产品其实也是一项超级工程。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有几项已经领先世界,以前是国内的产品山寨国外,现在国外也开心学习中国产品的创新,有一些也直接山寨中国产品的功能。超级工程真乃国之重器!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篇三】

  国庆假期期间,央视推出了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这些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看过了前两集《中国路》和《中国桥》,我们再来看看第三集《中国车》。

  国庆假期,不少小伙伴依然在路上,少不了要跟高铁打交道。

  从冰雪覆盖的高寒地带到热带海岛,高铁这个庞大的网络每天都在高速运行,高效而迅速的建造能力也让这个网络时刻处在延伸之中,这是中国人,最雄心勃勃的超级工程。而中国速度的背后,却是高铁工程师们不断攻克难关,不断迎接挑战的努力。

  反复试验 找到更加优化的车头设计方案

  青岛四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车制造基地,中国近一半的高速列车在此被设计和制造。

  这个庞大的工厂,每4天就可以为中国的高速网络提供3列全新的高铁机车。

  这种新型列车曾跑出了486公里的时速,这是迄今为止在正式运营线路上跑出的世界最高速度。

  但是这款高速列车的设计师丁叁叁并不满足。虽然丁叁叁团队设计的车体已经是世界上具有最佳气动性能的车体之一,然而他们继续挑战自己,找到更加优化的车头设计方案。

  经过反复的试验,未来经过空气动力学优化的车体结构会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它会有更高的强度,更光滑的车身和更好的气密性能,这些数据在这个星球上,可以骄傲地排在同类的前列。

  去年这个巨型工厂生产了200列以上的新型高速列车,它们将助力中国编织一个更加庞大的高铁网络。

  无缝轨道 连接起无缝的超级高速交通网

  车轮和铁轨的关系,是轨道交通讨论一切话题的基础,无论高速行驶还是制动,列车都要靠轮轨的滚动接触得以实现。

  列车飞驰,车轮跟铁轨的接触面积只有100多平方毫米,这个面积甚至还不及指尖的大小。在指尖大小的面积上承载不断变化的复杂载荷,这要求轨道必须绝对的平整。

  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如果轨道上有两根头发丝直径的凸起,轨道和车轮产生的冲击力达到7吨,这个力量对高速行驶的列车绝对是灾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高速轨道的安装,被要求不能留下缝隙。

  怎样才能焊接出一根真正的无缝钢轨?

  在安徽芜湖中国最大的焊轨基地之一,为了尽量减少焊接,钢轨从出厂时就达到了惊人的100米,这是我们熟悉的普通钢轨的8倍多。原始钢轨被运到焊接基地后,焊接机将这些100米长的钢轨再延长5倍。通过对焊接点进行高精度打磨,最终接口的精度被控制在1/10毫米级,这是目前全球轨道焊接上的最高精度。

  那么问题又来了,长达500米的.钢轨如何吊装运往施工地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焊接团队想出了他们的解决之道。

  用36台龙门吊成列排开,所有500米长的钢轨会被拉到施工现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根超长无缝轨道,仅仅这个基地就焊接过5000公里的高速铁轨,这些焊接好的钢轨准备出发,它们将被铺设到中国正在建设的高铁网络中,连接起无缝的超级高速交通网。

  环境复杂 建高铁要先架桥

  京沪高铁,连接着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经济和社会意义非同一般,但想要把它们连接起来,绝非易事。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中国水网最稠密的地区,京沪高铁南端线路就位于这个水网密集区。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要让高速铁路尽可能笔直同时要保证地基的稳固,是摆在工程团队面前的两大难题。

  中国工程师想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500吨的自动架桥机,轻松穿过隧道,架设不同跨度的桥梁,这是中国工程师的杰作。

  凭借中国强大的桥梁建造能力,工程团队决定放弃传统路基,让整条高铁都架设在桥上。

  高效安全 仰仗于最先进的列车控制和运营系统

  中国每天都有高密度的列车出行,要保障线路高效安全运行,全仰仗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列车控制和运营系统。

  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内包括京沪高铁在内,多达4100多趟列车,在这里被24小时实时监控。

  这是一套中国自主研发的调度指挥系统,从这里可以实时监控上海调度中心辖区内663座车站和40多条线路,同时监控的内容还包括线路上所有桥梁隧道的状况甚至包括每趟列车的车轴温度、行驶速度等实时数据,调度员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线路的运输效率发挥到最佳。

  除了这些,他们还要时刻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多变的天气。在这里,即使面对恶劣的台风,通过严密的监测和调度,就能解决问题。

  2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每天运行4200多列高铁列车,同时要面对复杂的地质和气候变化,中国高铁面对的挑战史无前例。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挑战的出现,这让中国积累了海量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神秘的核心部件IGBT

  在列车生产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将列车激活的核心部件,这个部件的生产流程和参数至今被视为高铁列车生产的最高商业机密。

  株洲,是这个核心部件的生产基地,这个神秘的区域第一次被许可进入拍摄。

  这个神秘的部件叫做IGBT。

  列车高速奔跑的动力来源于电力,IGBT正是对高速列车复杂的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的芯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生产的芯片就是高铁机车的心脏。

  8英寸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IGBT生产线,达到这个工艺水准的全世界也仅仅只有两条。这款新型IGBT的出现,这中国新型的高铁列车能耗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将达到惊人的3.8万公里,覆盖中国240座中型以上的城市,它将彻底改变这片土地上距离与时空的概念。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铁人的努力,离不开技术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攻克难关,向所有踏实工作的技术工作者致敬!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1.《超级工程2》观后感

2.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

3.超级工程观后感三篇

4.超级工程二观后感

5.《超级工程》观后感三篇

6.超级工程2观后感

7.超级工程3观后感

8.《超级工程》观后感3篇

上一篇:迎世博践行短片的观后感下一篇:超级礼物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