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树大招风》观后感
《树大招风》把港产片里面那种亦斜亦正的特色发挥到极致。yuwenm小编整理了《树大招风》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香港电影《树大招风》观后感【篇一】
情节设计不错,演员给力,剧情紧凑。我只是想不通章子强何德何能可以如此嚣张跋扈轻易拿走30亿?!然而,结局必然是不会让如我所愿,见识一番三大贼王的联合大战,想到真实的叶国欢和季正雄还在香港赤柱监狱,而章子强已死,我就想感谢导演,不杀我春春之恩!
今年最佳港片,或许没有之一;再现久违的银河映像风格,充斥着黑色幽默和宿命感;三大贼王除陈小春略现浮夸外,林家栋、任贤齐均可圈可点,三人更是将贪、嗔、痴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内地官场赤裸裸的讽刺,虽荒诞但又不失真实,生动诠释了“黑吃黑,白吃黑更黑”的官场目睹之怪状
香港电影《树大招风》观后感【篇二】
这套电影呈现了银河映像一向的ZZ隐喻,并且把港产片里面那种亦斜亦正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虽説这个故事讲的是回归前的故事,但是当中许多符号、台词对白都能贴切反映香港人近年来的心态,身为香港人,(虽则在懂事时,香港早已回归)其实有些害怕看到这类电影,戏中的许多符号、对白都太贴近部份港人近年心态,正因爲贴近,当中透出的唏嘘之感,无力感更狠狠戳中了面对现实的痛处。
而在香港,这套电影上映时,引起轩然大波,有年前的《10》垫底,如今看这套《树大招风》更能反映香港市民内心的隐患矛盾和不解恐惧,而之後的《老笠》《选老顶》《踏雪寻梅》等又忍不住让人对接下来香港电影工作者能交出怎样的作品更加期待。
树大招风,讲述的是回归前三个贼王的故事,影片一开头就说“本故事取材至真实人物”,三个主角其原形是三个让当时港人闻风丧胆的贼王- 叶继欢(叶国欢,任贤齐饰),季炳雄(季正雄,林家栋饰),张子强(卓子强,陈小春饰)。电影讲述1997年初,三人互不相识,却因爲机缘巧合下,在同一家酒楼“风满楼”出现而引起江湖传言,说他们正密谋合作,要趁回归前做一件惊天大案。
但是身为主角的他们自己却懵然不知(就好比现在香港的年青一辈,整天好似都被一些偏向保守的上一辈/香港zz/内地zz误会,要搞“大事”,但是其实并没有,大家其实要求的不过是十分平凡的事情,例如:公正公平的社会系统和民主机制。然而只因爲本身身份是香港人或参与了yx,就被误会)。
在笔者看来,整个故事引人入胜之处就是虚实穿插,三个人物的结局与电影中贼王最後的落魄不谋而合,例如,张子强当年就在内地落网,武警逮捕他时,发现他藏有大量炸药;叶继欢在西环码头偷盗上岸後,被巡逻的警察开枪打伤,自此半身不遂;季炳雄在油麻地藏身处泄漏,遭到飞虎队的围剿,最终被拘捕。但电影中他们被捕的原因和过程,都是编剧们创作的,虚实交缠下,作爲观衆反而更加唏嘘。曾经有香港社运人士说:“这几年的现实比电影更戏剧化”,黄子华也说:“(现今的)香港已经令佢(他)笑唔出”。
另一方面,这套电影和名字其实已经相互呼应了。
树大,形容着这三位贼王,他们可谓是大树,而这棵树曾经扎根在香港这个城市,但是偏偏风却不理会,吹得猛烈,而即使是曾经叱诧风云的他们(可以理解曾经身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人,面对九七回归后,就好似外星人,对国内制度、人脉、社会常理等等都不再理解,难以融入。
毕竟在不同的制度下生活了接近一个世纪,即使很努力希望融入,但是仍然觉得自己不属於这里,从小到大学习的执着、习惯的价值观都不再适用,更因爲不理解这里的道理或者法律上的保障,而觉得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不属於这里),也不得不随风漂流,而最後如若逆风,便会被吹倒,曲终人散。而如若看英文的片名—Trivisa,在梵语中代表三大罪的意思,意思是三重炼狱:人性的迷失、贪婪、仇恨,也就是佛经说的「贪瞋痴」,称「三毒」,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
这三毒放在电影里,正好对应三个贼王。
银河映像的一大特色就是让观衆对於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或憧憬或唏嘘,例如《枪火》《毒战》等等,作爲观衆都理解反派人物的心理状态,《树》延续着这个路綫,面对着时代的巨浪,社会规则正被改写,贼王变成小人物,失原来的优势。细细分析,贼王其实正好反映了回归后不同香港人的心境和面对的处境,各代表着不同的香港人的处境。
例如叶国欢,正如北上希望另求出路的香港人,电影出人意表之处便是原本的贼王北上避风头,却突然得知当时最好赚钱的渠道竟是偷运水货电器。故事描述他之後,穿上西装跟大陆贪官打交道,就如同港人,重新学习普通话、内地文化,靠疏通讲关系走后门,却见识到“龙科”、“宋局”一级级的贪腐官威,无奈只得学习潜规则,“你吃惯咸菜扣肉吗?”
一回国那些大陆小官却说咸菜扣肉太粗,入不了口。到头来“北上发展”反而换来百般屈辱。以往的规矩文化执着,全部不同。
熟悉的道理再也讲不通。官员明抢你的东西,你想算帐,他却指着你鼻孔说:“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麽重!”“你是谁呀?”你再有本事又怎样?表面说着“港人是一家”,但在电影里,却给人感觉受尽屈辱,学习那根本没有规矩的规矩。叶受尽耻辱,开始怀念往日在香港冒险的日子。
虽然冒险,但起码明白固中规矩,知道如何“捞”。但是最後,回到香港时,却被人说「大陆喱柒下柒下」导致命丧西环。而这里巧妙运用了各个地名,西环代表着港英殖民政府,也可见导演并没有缅怀当年殖民,只是唏嘘自己现在的处境,“北上”了这麽多年,回来香港,却命丧港英殖民政府下,让观众看得哽咽悲伤。
对应片名,最“树大招风”的绝对是卓子强(陈小春饰),也是最努力尝试实践梦想的人。曾经他开着黄色法拉利,向“大富翁”“借钱”,雪、Karaoke,敢作敢梦,警方跟纵却无奈总找不到犯罪证据。绑完大富豪儿子,拍档问他下一个目标,提议了几个他都说不好,“我哋以前,一单大过一单!”“我系一个攀山运动员,再爬梗系要攀喜马拉雅山啦。”那时自由的土壤和现在的自我审查的社会和政府,难免让人觉得困手困脚,一切都无法施展。
季正雄(林家栋饰)则大隐隐於市,经常更换姓名,而且经常从不同地方拿人手,独来独往,不对口就一刀杀死。能让他找到的人脉很广,但是其实他做的是“小本生意”。就如同许多香港中小企业,他们靠以往的人脉做事,但是这几年这种运营模式却越来越没有用处,笔者看到的,反而更像是反映香港困境本身的故事,香港本地人对於本身的出路迷茫,其政府又只是“打工仔”没有好好规划整个市场,让人觉得一切都好似“困兽斗”。
而季正雄想找旧拍档(黑仔姜皓文)再行劫,但黑仔已成婚,生了女儿改邪归正,一心只想安居乐业,就兄弟想“重整旗鼓,重新出发”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对应着2014年的雨伞运动,香港内部两股最大的声音,到底要改变抑或“安居乐业”,在季正雄和他兄弟的对话和纠结中表露无遗。
应该说整套电影都充满一种唏嘘的沉重感,但是看完后却又有种无力的愤怒,我们仍然做不了任何事改变这一现象。最有趣的是跟一些内地的朋友谈起,他们认爲导演是在缅怀殖民时期的'统治,甚至有在向97前的作品致敬的感觉,当中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开始到97回归的画面,似乎都是尝试拍出港人对於内地的不安。
但是其实虽然作品流露出一种怀缅过的情感,但同时亦在否定英国的殖民统治,当中的讽刺,例如,对於“差人”(警察,但实则有微许贬义)的贬低,显示出他们的无能,例如:卓子强在劫持“大富翁”时就说,“警察知你个仔系边咩”“呢班狗呢,就负责跟我既,就非常之废”,“聼唔听到啊?Sir?”叶国欢抢金行时,与飞虎队发生枪战,仍然安全逃脱,季正雄毙了三个警察,虽然说是角色上的设定,令他们一定会和警察有冲突,但是警察的无能和他们的意气风发,都透露出反殖的味道。
而且片中多次都强调“皇家警察”,对於警察给英国殖民卖命的不屑,透过这种冷嘲热讽的语气,溢於言表。电影慨叹的反而是香港的主权,从殖民帝国的手上移交到另一个强权手上。
这种感觉一直徘徊在港人的心中,正如同美国学者周蕾所说提出的香港并没有真正经历后殖民时期,因爲它“是从一个殖民者到另外一个殖民者”,两地,两个系统,文化和思维模式也因爲这个系统长久的关系而有所不同,港人到内地工作感觉受困,而内地的政府政策,对於香港人来説更是难以理解。在这个环境下,香港zf变得更加缩手缩脚,自我审查,因此唏嘘不已。
这一两年内地禁播的香港电影越来越多,虽然担心票房,担心经济成本,但是却不可否认,却让人觉得有种终于有人愿意“说人话”的感觉。“画公仔画出肠”,其实只有面对,才更加能解决问题。
而更有学者指出,香港电影工作者这种自觉和刻意的安排,就好似当年“新浪潮”,不知这次能否为香港带来一个新的转机呢?
这篇文章只是很浅的谈了谈树大招风背後笔者所注意到的符号和意义,我相信绝对还可以有更多更深入的分析,即便不做政治社会层面的分析,这套电影也是十分吸引的。作爲一套由三位新晋导演执导拍摄的作品,无疑这套作品算是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比起《10》,虽然zz意味相对隐晦,但是却在各个艺术层面比《10》成熟许多。这也必须归功於许多香港电影前辈对於後辈导演的关照。笔者对於近期香港电影的新局面,也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到底2015-2016 能否成爲香港电影新的转折点,谁也说不准。但是,笔者相信许多香港人或了解香港电影的观衆,定会对今年上半年香港电影人交出的作品满意,毕竟很久没有看到如此让人觉得“生机勃勃”的香港电影了。
【香港电影《树大招风》观后感】相关文章:
2.香港电影简史
3.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