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鸡年春晚联欢会观后感

2020-08-01观后感

2017央视鸡年春晚联欢会观后感

  春晚是一年一度信念来临的必备节目,是陪伴老百姓度过漫长岁月的大型晚会。春晚联欢会观后感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2017央视鸡年春晚联欢会观后感一: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一个真正新的开始,是一个除旧布新、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节日。正如洒扫庭除、铲去杂草,才能开始新的一天一样,中国人更愿意在笑声中与自己的过去挥别,这是真正有勇气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的表现。春晚语言类节目向来具有尖锐、鲜明、入心的特色,而讽刺武器的运用,在2015年春晚中成为突出的亮点。比如,岳云鹏、孙越合说的相声《我忍不了》,对现实当中那些缺少公德、行为不文明的人毫不留情地痛下针砭,以笑声纠偏不良行为。苗阜、王声的相声《这不是我的》剑指腐败现象,发人深省。马丽、沈腾、杜晓宇的小品《投其所好》,抓住现实中存在的“溜须拍马”现象痛下“猛药”,引起人们的反思与警醒。

  春节是欢乐的节日,是精神洗礼的节日,也是审美养成节日。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凝聚最大公约数,让艺术真正有助于增进国民的价值信心,增进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对核心价值、对共有意识的坚守,2015年春晚善于抓住老百姓日常点点滴滴,进行入脑入心的艺术表现,如沙溢、贾玲、李菁、瞿颖等的小品《喜乐街》,孙楠的歌曲《搭把手》,孙涛、邵峰等的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以及刘和刚的歌曲《拉着妈妈的手》,均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艺术展示,强化美德、善意与信仰的力量,堪称润物入心的质朴精美之作。

  春晚结束了,那满台的喜庆、热烈与祥和,让人们久久回味与沉思。

  2017央视鸡年春晚联欢会观后感二:

  万家灯火除夕夜,欢欢喜喜看春晚。这些年,春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它和年夜饭、吃饺子、放鞭炮一样,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了。春晚能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这也反映出了春晚还真是我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今年的春晚,从整体上看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它的舞台包装华丽,变幻莫测的立体效果加上led大屏幕,使每个节目都能与舞台背景融为一体,突出了演员们的表演效果。节目方面推陈出新、经典怀旧,将民间的风俗人情融入到了晚会之中,唤醒了观众的欣赏情趣。

  晚上八点,羊年春晚在第一个节目《欢歌贺新春》中正式拉开帷幕。这个节目由六位主持人和多位明星表演。今年春晚有悠扬动听的歌曲,有婀娜多姿的舞蹈,有神秘莫测的魔术,还有轻松搞笑的小品。

  王力宏的《十二生肖》把全场带进了高潮。王力宏身着红色衣服,边唱边跳,全场都跟着high了起来。宋祖英与席琳迪翁合唱《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一带,而席琳迪翁却准确地用中文唱出来,可见她花了多大的功夫!

  著名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带来的《这事儿不赖我》又一次把全场带进高潮,相比之下,在央视龙年春晚上尚显有些紧张和放不开的曹云天、刘云天,在羊年春晚中带来的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反响不错。和往年一样,XX年羊年春晚相声域名同样惹人关注。相声中频繁出现的“这事儿不赖我”,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行语。

  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与《今天的幸福2》笑爆全场,孙涛和秦海璐,一个保安一个王总,因为牌子的事儿发生争吵。《今天的幸福2》由沈腾、马丽等四人表演,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却又不沟通而导致情况恶化。

  刘谦和李云迪合作表演魔术《魔琴》,这个节目成为春晚的最大看点。首先,刘谦把一个杯子放到了红酒瓶里,全场无人不感到吃惊,接着,刘谦又用扑克牌变起了魔术,最后,大变活人,在台上弹琴的李云迪瞬间到了观众席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其实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核心就在于“联欢”,节目异彩纷呈,没有大的漏洞,让观众感到轻松自然就好。这两天看了其它各大卫视的几台春晚,感觉非常精彩,节目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假如我们明年的央视春晚,多从各省台挑选出一些优秀的节目登台表演,相信百姓们一定会更加喜欢。

  2017央视鸡年春晚联欢会观后感三:

  除夕夜的晚上,这应该是我近几年以来第一次认认真真的看春晚。

  那天晚上,我对朋友说:“为了吐槽,我必须看春晚。”

  朋友哈哈大笑,对我说,加油吐槽。

  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隐藏极深的段子手,擅长补刀。

  整场晚会我记忆最深的大概就是胡歌帅到让我要跪舔的外表以及the fighting boys突然转型做儿童表演。

  剩下的大概就是那些排列工整,字正腔圆的台词,满屏的喜庆颜色。

  看完这场晚会,作为段子手的我呆住了:原来是思想品德课。

  自己编不出段子,于是刷刷微博吐槽:撒贝宁发型,台下观众勉强的笑容,新闻联播剧场版。除了恶搞的图片好笑以外,其他的段子都不好笑。

  这应该段子手得分最低的一届春晚,这一届春晚成功避开了我所有喜欢的节目,尤其当我看到tfboys大红色的礼服和后面一堆穿着绿色瓜果蔬菜衣服的小孩儿一起同台表演的'时候。

  综合起来,大概就是17年考研政治活版题库,几乎覆盖所有的重点。

  微博上讽刺声嘲笑声一片,于此相反的是,导演的微博不见了,央视春晚的评论也被关闭了。

  初一的早上的新闻更让我感到奇怪:央视春晚收视率超过去年,春晚正能量满满,央视春晚精彩纷呈 感动南苏丹维和官兵。

  难道是我审美有问题吗?

  但从春晚内容倾向和台词而言,当然正能量满满。

  如果不考虑受众的感受,只是单纯的自娱自乐,那么我给满分。

  可是我学过传播学,拉斯韦尔告诉我传播有五个要素,最后两个要素是受众和传播效果。

  那么新闻里所实现的传播效果,至少受众不是我,我也不知道受众是谁。

  公共生活的假面盛行,导致了一种“公开的谎言”与“私下的真实”并行不悖,简而言之就是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的冲突。

  一边说春晚的歌功颂德话语体系,一边是民间讽刺嘲笑的话语体系,这样的怪诞现象当然是由于权利控制了公共领域。

  在这个奇妙的公共领域里有一整套自己的“官话”,它如同奥威尔笔下的NEW—SPEAKER,是一套自我指认的语言,它无所不在,但是又总是“缺场”。

  因为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的时候,没有人会尝试使用这一套完整的官方话语体系。  因为这样的话语体系总是过于宏大,不太方便交流。由于“官话”与交流的语言脱节太远,成为民间公然嘲笑的对象,段子手的存在就是很好的证明。

  如果让我定义这一次的春晚,我大概会用这样的一个英文单词概括:propaganda。

  这一词语会让人联想到著名宣传家戈培尔以及关于他的一大串名言:人民大多数比我们想象的要蒙昧的多,所以宣传的本质就是坚持简单和重复。

  宣传不难,假装自己是上帝,说有光就有光,如果没有,那么重复一千遍总该有了吧。

  其实宣传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模式:publicity。

  Public这个词汇带有公共的意思,它的名词在英文解释有两个点我很感兴趣:公共信息和公诸于众的情况,与propaganda相比,它带了一层公共关系的意思。

上一篇:2017年央视春节晚会观后感下一篇:2017鸡年央视春晚联欢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