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观后感

2021-03-05观后感

《月光男孩》观后感

  在威尼斯电影节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时候,远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小镇特柳赖德,一部名叫《月光男孩》的电影在此首映,在场媒体无一例外的给出了满分评价,《纽约时报》则在影评副标题中直接提问“这会是今年最好的一部电影吗?”。直到现在,该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仍为100%,Metascore的分数更是高达恐怖的99分。看近十年来的分数,只有《少年时代》的100分能够与之相提并论,并略高一筹。

  《月光男孩》是导演巴里·詹金斯的第二部长片,改编自戏剧《InMoonlightBlackLookBlue》。翻开的剧情简介,整部电影所讲的故事似乎并不是重点,但“黑人”和“同性恋”这两个字眼似乎被自动加粗加下划线的标注了出来。“政治正确”这个名词又被提出、并拎出来批判了一番。在这个凡事都要讲政治正确,你唯一能侮辱的人只剩下“白人中年基督徒男性”的时代,政治正确似乎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殊不知《为奴十二载》捧得小金人那一年有多少人骂娘跳脚,大家关注的只是又一部黑人题材电影拿了奖,却忽略了《为奴十二载》同样精彩的导演手法和艺术表达。

  这也就造成了《月光男孩》在英文互联网上和中文互联网上观点的极大分歧,在可见的对这部电影的中文评价中,“政治正确”似乎成了一种低分的理由。但事实上,这部电影真的像今年另一部黑人题材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一样除了黑人题材意外一无是处吗?在我看来,真的不是。

  如果我们抛开“黑人”和“同性恋”这两个标签去看这部电影,它讲的是一个男童成长为男孩,最后到男人的故事。从故事类型上,它是一部Coming-Of-Age电影,与之前提到的《少年时代》同属同一类型,甚至连故事脉络都几近相同。

  这才是《月光男孩》最有价值的地方,他的故事主角Chiron虽然是一名黑人,但它并没有套用陈词滥调的种族歧视情节来赚取观众眼泪;主角Chiron虽然是一名同性恋,但它也没有涉及任何性向歧视,搞个平权斗争。这两个标签是Chiron与生俱来带有的,它就像男女,高矮,胖瘦一样,只是每一个人的个体特征而已。《月光男孩》更像是一部成长诗,它无关肤色,五官,形象,它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内向小男孩的前半生故事。

  影片节选了黑人小男孩Chiron从7岁到25岁(大概估计,影片中并没有提及)成长过程中童年期,青少年期以及成年期的三段故事,每一段独立成章,分别讲述。不同于《少年时代》跟随一个演员12年不间断地拍摄,《月光男孩》在选角阶段选择了三个年龄不同的黑人演员来扮演主角Chiron。虽然在长相上很难说这三名演员有神似之处,但影片聚焦于单个形象的拍法并不会让观众有形象混淆的疑惑。影片海报也分别截取三名演员的一部分脸拼接而成。

  我们第一次见到男主角Chiron,是瘦小无比的他在躲避他同龄人的追打,这样的追打不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其他人的目的只是想要胖揍他一顿。于是Chiron躲到了一处废弃的房屋,殊不知这是当地有名的毒贩Juan没有上锁的住处。随后Chiron被Juan发现,并在其家中住了一晚。Juan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的养父,他住在Juan家中,Juan和他的女朋友视其为亲生骨肉,但Juan毒贩的这个身份却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Chiron的'单身母亲是一位吸毒者,且她的毒品之前都是从Juan手中所买。这样冥冥之中的巧合让Chiron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

  Chiron的母亲几乎是Chiron所有性格的成因。她喜怒无常,正常时可以抱着Chiron说亲昵的是“我爱你”;毒瘾发作时则不惜以死相逼,也要从Chiron手中抢走午饭钱去买毒品。我们可以发现,Chiron身边的人,基本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Juan待他如同亲生父亲,却是他母亲染上毒瘾的罪魁祸首。第二章中Chiron的朋友,也是他这一生可能是唯一给予过他爱的同龄人——Kevin,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男朋友,却在他们两人在月光下互相的第二天就背叛了他。这样复杂的人格性作用在Chiron身上,也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他复杂、内向的性格。

  但是在我看来,导演过于急切的想要塑造Chiron的身边人的性格特征,却忽视了一定的合理性。缺乏情节铺垫,使得这几个形象都略显站不住脚。Kevin这个形象尤其突出,在海边沙滩上的那场淫戏(也是影片中唯一一个同性场景)虽然拍的极克制、极美,但回头想想,还是有些来的太快,并不真实。

  当然,这部电影是Chiron这个形象的成长故事,是一部独角戏。周边人物的形象塑造虽略显牵强,但也并非硬伤。在主角的塑造上,导演的任务完成的还是几近完美。我们跟随Chiron从小到大,他就像每一个内向孤独的幼小灵魂一样,经历过家庭的折磨,同龄人的侮辱,和自我认知的摇摆不定。这也让影片第二段的结尾显得极有煽动性,Chiron情绪上的爆发突如其来,对长时间受到的侮辱的反抗,让观众措手不及,一个长镜头和几个干净的碎剪,目的明确,执行到位。

  这样一个佳句也让人对紧接着的第三章抱有更高的期待。但可惜的是在我看来,第三章的观感相比于前两章下降比较明显。在这一章,Chiron已经从一个瘦小的黑人小孩成长为口戴金牙,肌肉线条壮实的黑人毒贩。他是如何从一个痛恨毒品的懦弱灵魂成长到现在这样,导演略而不提。他将绝大部分的笔墨着手于Chiron和Kevin的重逢,但这段重逢戏拍的也太过含蓄于克制,整个的影片和对话节奏相比于其他两章都是一个极大的放缓,造成了非常大的脱戏感,让人略为如坐针毡。

  这也是《月光男孩》的问题所在:它有佳句,却在某些段落无法形成佳章。在摄影风格上,由于导演对于王家卫的崇拜,某些桥段明显能够看出对王家卫的模仿,或者说是致敬。但这样的风格混淆也就造成了在视听风格上的间离感。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极有灵感的长镜头美学,极具现实风格;同时还能看到霓虹色彩的慢镜,甚至超现实的章节转换。这样的观感变化让人不禁怀疑导演是否真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也让《月光男孩》距离Metascore几近完美的99分评价,始终差一口气。但抛开视听语言上的不统一,本片的摄影还是极具水准,这也得益于摄影指导JamesLaxton(《X射线营地》)的工作。

  我们回到影片主题,将“黑人”和“同性恋”两个标签放回来看就能发现,有关有色人种的LGBT题材电影是在是太少太少了,这一主题似乎被大众所忽视。导演巴里·詹金斯有勇气拍出这部电影,并且将其中的同性恋情节拍摄的如此克制,不管怎样,已经是一大成功。

  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成年的Chiron突然变成童年的他,小小的身体独自站在海边,蓝紫色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这才是影片所要讲述的: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如何变成现在的你和你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一篇:《月光男孩》观后感下一篇:《月光男孩》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