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作文 篇1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国学经典》,从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出则孝,入则悌。”孔子认为,孝是做人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样去孝顺自己父母呢?孔子曾强调孝关键,在于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有好东西要先给父母品尝。身为人子“父母在,不远游。”孝顺父母思想在《弟子规》及其他国学中均有体现,古人也有很多孝顺父母典范,如:为父温席黄香,“卧冰求鲤”王祥。身为二十一世纪少年,与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会以先人为楷模,不断改进自己。
诚—“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以诚为信,为本,不诚者就失去了万物。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得说:”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好处,眼前利益,而失去了真正财富—诚信。“正因为他诚信,生意才会做得风生水起,可见诚信于人是多么重要了!
《国学经典》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为人为子道理。我觉得: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快,可人们人文素质却每况愈下,让人担忧。而正掀起《国学经典》学习热潮用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崭新明天!
国学作文 篇2
古人曾云:“活到老,学到老。”自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要与国学相伴随。可又有几人想过,何为国学?为什么要品读国学?怎样才能读懂国学呢?这的确是个令人深思熟虑的问题。从古至今,多人骚人墨客前赴后继,都在探索先辈们留下来的国学经典中的真谛。
当我们还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开始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那时看着一个个空洞乏味的符号,只知道茫然地去朗读,完全不能领会它的真正意义,和去背诵它背后的良苦用心。一直到后来长大了,才懵懵懂懂的知道那一个个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话语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可以说,《三字经》已经成为了我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后来渐渐长大了,读的书又多又杂。但真正能给予我人生道理的。仍是那些百读不厌的国学经典,而那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学习,必须学思并重才能有所成就;“谦受益,满招损”让我明白为人处世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自满,否则就会像关羽“大意失荆州”一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明白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在成长道路上,国学经典让我变得沉着、变得顽强。
国学经典仿佛一朵花,散发着缕缕沁人心脾幽香,陶醉了我;国学经典仿佛一艘船,破开了澎湃的惊涛骇浪,承载着我;国学经典仿佛一朵雪莲,绽放着片片神圣洁白的花瓣,净化了我;国学经典仿佛一幅画,描绘了乱世中哀鸿遍野的场景又现眼前,震撼了我。
读懂了国学经典,你就铭记了历史,读懂了国学历史,你就掌控了人生!
国学作文 篇3
一提到国学,你是不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诵读二字呢?诵读经典固然是好的,但对于国学精粹而言,不仅要多读,还得细“品”。
什么是“品”呢?你先别急,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之前老师让我们背《笠翁对韵》,这里面的很多字都不太好读,死记硬背的话,记起来就好很难,但如果多读多诵,掌握住音律韵味可就简单了点儿,但也只是简单点儿罢了,还是不太好背,我曾为此大发牢骚,很不想背。直到后来,我学会了“品”,才由衷爱上了国学。“品”呢?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品”重在理解,体会。先说理解。《笠翁对韵》中一篇原文读下来,先是难读,接着感到不理解;就比如(十五·删)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埋笔冢,烂柯山”。有的同学读下来就会发问:“什么是埋笔冢?什么是烂柯山”?因为不理解,所以会有些迷茫,不解其义,又怎能熟练背下来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查电脑找解义,如“埋笔冢”是指晋代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书三十多年用过的五筐笔头埋成的墓,又称“退笔冢”。理解了意思,加深了印象,以后背时绝不会出错,读起来也会更加熟练。再说体会;在“品”中,体会也很重要。《笠翁对韵》虽然只是启蒙音律,但是要想记熟它,也需要体会。比如读书时读到“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这句话时,有没有想到“蛟龙就算潜得再深也终有跃出水面的一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联想呢?这样多想想实在是好,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就是体会了,既能使我们加深印象,又能让我们拥有自己的见解,多好哇!
理解与体会结合在一起就是“品”了,学会了“品”,学会国学内容就易如反掌了。
也正是“品”字使我爱上了国学。
国学作文 篇4
华简,即中华竹简,随着鸿篇历史巨制《孔子》的热烈上映,这个记载并传承了国学精髓文化的功勋载体也随之走热起来。
近日来,记者从北京万达广场等多家电影院发现,在《孔子》如期上映后,一种极具古典文化韵味的特别产品销售展台也在影院内搭了起来,其主卖的产品便是《论语》、《道德经》等国学华简书。展台边两位穿着古典汉服的工作人员格外引人关注,展台前浏览咨询的消费者也是络绎不绝,场面非常火热。借助《孔子》电影搭台,让自己的文化产品唱戏,商家敏锐的商业嗅觉不免让人赞叹。
据华简销售方上海历思实业负责人博驭表示:“近年来关注并喜爱国学的人越来越多,《孔子》的上映可以说是学习国学文化热情的一次集中释放;对于热爱国学的人而言,华简书无疑是最佳的文化纽带,既能营造出国学学习的古典意境,也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国学文化的来之不易。”
的确,国学文化的来之不易从《孔子》片中的两个镜头便体现的极为深刻。一是孔子夫人为孔子研制特别的黑漆,为的是用蘸笔在竹简上写字时可防止水的浸污,足见当时竹简写字的艰辛;二是孔子弟子颜回在冰面破裂陷入冰冷的河水后不惜牺牲自己去捞取那一个个飘散的竹简书,可见当年文化传承之不易。这两个镜头,无疑会让竹简书深刻的印在观众的脑海。
博驭表示,相比于当年的艰辛,现代华简的制作工艺更为精湛纯熟,可以采用优质的楠竹材料,并应用精细的激光雕刻技术,来清晰的还原当年的文字面貌。同时,现代华简经高温蒸汽灭菌、防蛀、紫外线烘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也更容易保存传阅并更具时代艺术气息。
【关于国学作文4篇】相关文章:
1.关于国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