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故乡的野菜
导语:过去吃野菜,是因为穷,没有饭吃。现在吃野菜,却是由于生活富裕,让自己的餐桌重新回归自然,回归绿色。小编整理故乡的野菜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故乡的野菜
人生就像一篇若隐若离,意犹味尽的散文,时而朦胧,时儿顿悟;时而枯燥,时而优美;时而忽视,时而想起;我们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足迹,在那里曾经留下的欢声笑语就像一粒粒晶莹惕透的珠子,跳动着生命的乐符。
然而,走过的地方多了,我们播撒的珠子也慢慢多了。暮然回首,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后有无数晶莹剔透的“小精灵”跳动着生命的乐符。在你无意识或有意识的一个个去回忆,去品味之时,你已把她们串起来了,是无数个小生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闪闪发光,无形间创作了人生最优美的散文。
周作人先生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他人生散文的优美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回味。即使偶尔思想如挣脱了束缚的野马奔阔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但他毫不迷茫,能够让狂放的思想停滞在昔日的一幕幕,扑捉曾经的乐趣。正如他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他能让狂放已久的思想停留与故乡的一幕幕,甚至小到故乡地域野味的气息。如文中所提到的“野菜”,包括“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紫云英”等等,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周作人先生搬了几次家,按理说走过的地方太多,目历也就更多,至于那些小到地方的野味儿也就自然的经不起岁月的蹉跎,时间的淡忘。但周作人先生从人生历程中找回那些播撒已久的珠子,并去慢慢的品味,与其说他在记忆中品尝野菜的味道,不如说他在记忆深处品尝故乡的味道,在记忆中触摸,汲取故乡的气息。(
即便是作者后来又看到了,且品尝到了如同故乡的野菜,但他总是觉得没有昔日的味道,总感觉眼前的野菜不如家乡的野菜,而且,最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是野菜的吃法,甚至枥枥在目。或许,我们可以说讲究吃法也是吃家乡的人文气息,那股人文味儿,给作者灵魂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相信,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家乡的人文气息,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家乡的烙印,每个人走过的地方也都留下了些晶莹剔透的珠子,只是我们缺少一颗善于品味的心,缺少那份对故乡一如既往的眷恋。留在我们身后的,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珠子独自发光。
时而回首一下走过的路,拾起一路播散的晶莹剔透的珠子,感受着生命的乐符,小心的把他们串起来,串起人生最优美的散文。
手心上的生命多了,自然就更容易被摔碎,让我们抓紧手心上的每个小精灵吧,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拥有很多。
第二篇:故乡的野菜
很喜欢听爷爷讲从前老掉牙的故事,故事里的事对我来说可都是新鲜事------
爷爷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江宁人,对野菜的记忆是永远都忘不了的,像马齿苋、婆婆丁、水芹菜、榆钱儿……每个人能如数家珍说出一大串名字来。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生活贫困,做饭的时候都将野菜和地瓜、南瓜等粗粮放到一起煮,记得一句话叫“一锅粥,半锅汤,还有半锅野菜香”,就是十分生动的写照。
那时候,爷爷家里兄弟姐妹多,粮食少,根本不够吃。为了填饱肚子,奶奶常常带着他们,每人背一个小竹篮,到附近的山上去挖野菜。
春秋季节去山里挖野胡葱,是当时特别好玩的事情。胡葱和小葱、大葱都不一样,它的根部很像大蒜,根藏得很深,但香味和辣味更重。而且,胡葱和各种草木混在一起,要找到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颇费一番工夫,所以能挖到胡葱就感到特别的高兴和满足。为了能挖到更多的胡葱,他们常常会满山跑,兄弟姐妹几个还互相比赛,看谁挖的多。回到家,奶奶会将它们洗干净,然后晾干,再用盐腌上。吃饭的时候,把它当咸菜吃。
其实,别看挖野菜时挺好玩,等到吃野菜时就十分痛苦了。因为天天吃它,野菜的香味早已让人反胃。饭是榆钱或者是婆婆丁加上一点糙米做的饭,吃的是胡葱腌的咸菜,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还吃不饱,一会儿就饿。为了能吃饱饭,奶奶又变着法子,有时做野菜饼,有时做野菜糊。那时候,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如果有一天,能吃上一顿没有野菜的大米饭,该是多么幸福啊!
后来,分田到户之后,爷爷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粮食不仅够吃,而且还有积余,再也不用满山遍野地去挖野菜了。每天吃饭,都像过节一样做一大桌子菜,鸡鱼肉蛋,样样都有。那种吃野菜的艰苦日子渐渐地离他们远去了------
可近几年,我告诉爷爷一个惊人的发现,爷爷故事中讲的野菜不知什么时候又悄悄地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了。在菜市场,卖野菜的摊点很多,品种也很全,很多人在买菜的时候,都爱挑选一些喜欢的野菜买回家。一碗榆钱饭,一碗香椿炸酱面,那样的清香,能渗到骨髓里。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街头巷尾,一些卖野菜饼、野菜馅饺子的店铺前,还常常会排起长龙。爷爷看到只摇头,感叹这世道变化太快!
没过多久,我家也加入到当中了,为了让爷爷、奶奶增加食欲,经常要变换口味。(爷爷有高血压,医生说少吃肉多吃蔬菜,最好是野菜——绿色无公害)妈妈时常买一些野水芹菜,洗净切碎做成馅,包成馄饨或饺子,咬到嘴里,浓烈的清香扑鼻而来,说不出的美妙滋味。有时,也会用小火煨一锅野菜粥,浓浓的菜汁裹着稠稠的米糊,清淡而滋味绵长。爷爷、奶奶吃的满口余香,还说野菜吃过后只有甜味怎么少了以前的苦味儿?我和妈妈在旁偷偷地笑-----
过去吃野菜,是因为穷,没有饭吃。现在吃野菜,却是由于生活富裕,让自己的餐桌重新回归自然,回归绿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样的吃野菜,却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境况啊!真的希望爷爷的故事只是昨天的故事,我相信明天的故事会更精彩!
第三篇: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见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芥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亮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色,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来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徘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素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优秀作文:故乡的野菜】相关文章:
5.优秀作文:石榴
6.长城的优秀作文
7.优秀作文:水果
8.对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