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最害怕数学了。上初三的姐姐也常抱怨数学难,公式多,习题繁。她说老师上课就像是“填鸭子”,从来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学,能否消化理解。怀着对数学的深深恐惧,我升入了初中。
到了初中我发现我是幸运的,适逢我们登封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刚升入七年级,看着数学课本中彩色的插图,富有诗情画意的课题,再加上老师那和蔼的教态,以及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所打造的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我渐渐的被引入神奇的数学天地。无论是教师的那声情并茂的言谈,扣人心弦的导语,还是富于童趣的数学小故事,或者是组织的数学竞猜小游戏,或者是播放的数学家的成长故事,都不断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吸引着我们去参与数学课堂,在欢乐中掌握了知识,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原来对数学的害怕、恐惧和抵触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我发现新课改使数学课堂由以往的沉闷无趣变得幽默轻松;使我们从课堂的奴隶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真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讨究。我认为新课改非常成功,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的精心引入,激发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老师通过创设数学情景,从上课的一开始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记得在讲有理数乘方时,数学老师拿了一张纸走进教室说:“这张纸厚度大概为0.1毫米,那么对折一次厚度变为多少?”同学们齐答:“0.2毫米。”教师接着问:“那么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是多少?同学们各叙己见,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大胆点的说3米,小胖说的130米引起大家的哄笑。这时老师却说:“NO,NO,NO。经过计算,最后的厚度为107374.1824米,超过12座珠峰的高度之和。这里用的计算方法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方>”。老师还鼓励我们大家,我们每个同学只要肯花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像这张纸一样,通过积累,厚积薄发,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节课气氛热烈,大家的反应非常积极,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老师教法灵活,增强了我们的课堂参与意识。
小学的时候,老师忽视了教育的情感因素,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枯燥的知识传授中;而新课改下,初中的老师们不断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记得老师在讲解比例的等比性质时,让我们小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试验:将一大杯糖水分成了若干份,先尝一尝,然后混合在一起摇匀,再尝一尝。对比前后甜度发生变化了吗?然后根据这一事实,你能提炼出一个数学结论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习激情被点燃,深刻体会并掌握了等比性质。
三老师重视操作,使我们在“做”中领悟数学的乐趣。
老师常说:“听来的记不准,看到的记不牢”。只有亲自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记得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什么图形时?”老师让同学们带来萝卜、土豆、苹果等进行动手切割,我们很快得到了结论。在学习“轴对称”时,老师让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精美的剪纸艺术,使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掌握了“轴对称”知识。正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而发现的,这里有我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独特的联想和创意,所以这些发现理解最深、记忆最牢。
感谢新课程改革,它使许多像我一样原本讨厌数学、害怕数学的同学改变了对数学的偏见,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增添了学好数学决心和勇气。从而使我对生活增添了热心、信心和勇气。我想,新课标、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理念,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不断深入理解和感悟,使我们在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探索、发现中,逐步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使我们慢慢脱去花季雨季的稚嫩和纯真,走向沉稳、冷静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