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本就不应被丢弃,在宁静的夜里,悄悄将他召回,小编收集了不该丢弃的良知,欢迎阅读。
第一篇:不该丢弃的良知
2004年印尼地震引发海啸,有人满面同情地对我说:“印尼地震了,引发了海啸,那里的人真可怜……”
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强震,有人面带悲伤的神色,用沉重的语气对我说:“汶川地震了,祖国同胞正在受难,我们应该尽自己一份力……”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接连而至的是一座座核电站的爆炸事故,有人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你看,日本地震了,活该!”
是什么让善良的人能如此冷血地面对震级最高,灾难最多的一场灾害?毫无疑问,是历史,是一段黑暗丑恶的历史。但是,过激的行为和言语,与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中的“爱国青年”有何差别?
有的人,一定是将良知暂时抛弃,埋没进了仇恨里,才错失了是与非的天平,假如这场地震发生在其他地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人文悲剧。
拿出我们的良知,掂量掂量,是与非,显然十分明显,那么,就拿出一小份同情与爱心,至少不要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我们的民族是胸襟宽广的民族,是爱憎分明的民族。如今我们面对的是另一个落难的民族,即便是曾经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是仇人,也应拿出一份同情,至少是同情!这才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当然,给予同情,并不是意味着要忘记国耻!90后的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一定努力拼搏,建设祖国!东方奋起的雄狮——中国,一定可以用威严的觉醒与吼叫,震慑历史中所有的敌人!
拾回自己的良知吧!本就不应抛弃它,在良知的引导下你会发现,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也是无奈的,灾难中的人民,他们在缺粮、油荒、辐射等危急中煎熬……
面对最朴实的人民,我们怎能无情?
良知本就不应被丢弃,在宁静的夜里,悄悄将他召回,并将一份祝福,捎给远方的那个岛国……
第二篇:不该丢弃的良知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