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历史典故

2020-08-30历史典故

白鹿原的历史典故

  白鹿原,陕西省西安市境黄土台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白鹿原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厉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这样的白鹿一旦在人刚能解知人言的时候进入心间,便永远也无法忘记。

  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现而名,这不仅是出自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由此可见,关于白鹿原名称的来历及有白鹿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然而,那个神奇的白鹿的故事,却是和一个神奇的巨鲸的故事相伴产生的,它们共同为神奇的白鹿原赋予了神秘、悠远、厚重的特殊色彩!

  传说,西周末期,西方兴起一支凶悍的部落犬戊,对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的西周镐京都城造成严重威胁。周幽王被犬戊杀死后,新登基的周平王因镐京无险可守,岌岌可危,乃与大臣商议,决计另行择地建都。不日,平王便带领执掌星象扶乩等大臣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向东涉过滔滔的滋水河,登上平展展、莽苍苍的一座原上。此原三面环水,一面接南山;从原上向西北可以瞰制广阔的渭河平原,东南依靠终南山,进退可据,军事地位极为有利。平王过去曾随幽王来原上围猎,这次上原的目的是想在原上周走一遍,决定是否在此原上修建都城。周平王一干人马从原西头向东,浩浩荡荡一直走到原东头。这时天色已晚,便择一处古柏苍郁、花香朴鼻的小谷岸边一所庙宇设下行宫,结队扎营。

  翌晨破晓,平王忽被外边的一片惊呼声吵醒,出寺门一看:只见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团祥光瑞气环绕着一个雪白之物冉冉而来!刹时已看清这东来紫气的中心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神鹿,除一双眼睛象闪着亮光的红玛瑙外,全身无一根杂色。白鹿口含一枚灵芝,四蹄飘云生风,忽攸而至。这只白鹿是受天帝旨意,专来此原消灾播福的,这时白鹿突然看见了旌旗猎猎、喊声雷动的周王卫队,猛吃一惊,那口中所含的灵芝便掉落到小谷中,白鹿随机便扭头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平王随父射猎多年,从未看到也未听说过有如此奇鹿,立即传旨卫队快骑,紧随白鹿去向拼命追赶。追到一个沟坡时,白鹿见再向前就要到南原坡了,便忽又折头向西北而去,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周围没有村庄;白鹿绕庙一周,见骑队追了上来,又继续向前奔跑十多里地,来到一个稀稀落落的村庄。村边有一座女娲祠,不远有两株相依相抱的苍柏,白鹿便于双柏树下的草丛中小憩起来。刚一打盹,平王的卫队已蜂涌跟至。白鹿受惊而起,闯入村中,左冲右突迷失了方向,一直向北跑到了半原坡时,才知道走错了方向。于是又折而向南,从西原下了原坡,进入浐河谷道的苇蒿丛中,忽攸之间便无踪无影。

  人们惊奇地发现:凡白鹿经过、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百卉竞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带来吉祥康乐的白鹿,从此便把这原起名为白鹿原;又把白鹿在东南方向经过的沟称作鹿走沟,把白鹿绕行一周的“无村庙”(今吴村庙)起名鹿走村、鹿走镇,把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把白鹿迷路后跑到的原坡起名为鹿到坡,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浐河川经过的村叫做神鹿坊;此后白鹿原上祀奉神鹿的白鹿寺、白鹿观、白鹿庙、白鹿祠也纷纷建立起来;白鹿从南山出来最先踏上白鹿原的地方即今安村乡的韩寺村,古时在此建有白鹿寺,附近的村也有白鹿观;当年白鹿遗落灵芝的小谷,今安村乡聚仙坊村南边沟道直到现在仍生长着灵芝。白鹿原古时又称为万寿山,自从白鹿出现,原上便成为五谷的粮仓,即使遇到干旱,只要能长出幼苗,总会有一定收成。因此白鹿原从那时起,便流传下一句民谚:“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

  且说周平王与王宫卫士及大臣们,一路追赶白鹿不及,眼睁睁见这样一只奇鹿从眼皮底下逃走,怏怏回到镐京王宫,懊恼不已。这时那些星象、易卜大臣和方士一齐上前奏道:“大王勿恼,那鹿并非凡间所有,实乃上天为大王传讯吉兆,应我王开建新基大利,百代顺昌;臣等昨观星象,推演卦形,占卜吉凶,皆已测得白鹿出现之原乃一龙脉所在,实为建立新都之风水宝地;如在此原建都,定可保王业永固,千秋万代兴盛不衰。”平王听罢大喜,当即传召建工大臣,择日兴工动土,要在这原上兴建比镐京大数倍的王宫。

  再说这古老的白鹿原下,其实并非龙穴,而是潜藏着一条数千年修成的神鲸。这条神鲸得厚土津润,与白鹿原同浴天地精华,相依相安,共享福泰。不料这一曰,神鲸被强烈的震动惊醒,只见千军万马在原上开基垒石,夯土伐木,知道周王要在原上建造王宫都城。神鲸非常惊惧!如此巨城怎能负起?若不立刻逃走,必将困死原下!于是神鲸洒泪告别这个几千年的故居,连夜向西逃去。于是白鹿原便从东到西拉开了一条巨大的深沟。据说此沟形成之初,水涌数十丈,水色墨绿,巨龟蛟龙腾跃其中,轰响如雷,数月后大水方退,人们说这是神鲸悲愤之气所致。从此,平坦的白鹿原便被分成南北两半:沟南面的叫南原,沟北面的叫北原,这条沟也被人们称之为鲸鱼沟。鲸鱼沟的形成,为这单调的旱原增添了一道草木茂密、风光秀丽、溪水长流、鸟鸣鱼欢的水乡泽地景色;从此鲸鱼沟水便无私地润泽着世世代代的白鹿原人:人们在沟里摸鱼捕蟹,植苇种稻,蓄水灌田。白鹿原虽未建成王宫都城,却成为后来历代帝王围猎消遣的御园行宫。神鹿和神鲸的故事共同为白鹿原增添了无尽的韵趣和神采。以此引为自豪的白鹿原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拟了一幅对联:“白鹿原上听鹿鸣,鲸鱼沟畔观鱼跃”,这幅对联直到现在仍广泛地出现在年节时鹿原人的`大门两旁。

  据说,白鹿原被神鲸拉出这道深沟后,平王在原上修建都城的事也自然就告吹了。此时王宫又发生了内乱,一些王戚拉拢部分大臣欲拥褒姒之子为王,勾结犬戌攻陷镐京。平王率众臣星夜逃往河南洛邑,并于洛邑另建都城,改号东周。从此,便有了传说和史载中的“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的故事。

  到底有没有白鹿?世人对此一直存有疑议。其实历史上真有白鹿,只不过实为罕见罢了。据史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武帝刘彻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曾设奇招、制皮币,此皮币即以白鹿皮制成。武帝要求“王候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壁,然后约行。”每块白鹿皮值四十万,相当于当时黄金一斤。中央“只需将禁苑中的白鹿杀取其皮,加以缘馈即成。”王候宗室只得向朝廷购买,这样他们手中的大量金钱便流入中央政府手中。据说豢养白鹿的禁苑就在白鹿原上。说也奇怪,此后姑且不说白鹿原是否还有白鹿出现,但白鹿原上多鹿却是事实: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每年农历二月二古庙会和清明节前后,在吴村庙及周围十数里内的地方,常有群鹿汇聚于此,有许多离群的鹿还蹿入村舍,最后被人们追赶着向西逃去。人们说这是鹿来此朝拜先祖白鹿!无论这些说法可靠与否,但这些传说为白鹿原这块土地赋予了神秘、吉祥、瑞和的色彩和深化了白鹿原历史文化渊源却是毋庸置疑的。古时人们向来把鹿与福寿相连,传说中的福、禄、寿神仙总是和鹿形影不离;古人臆想中的吉祥物麒麟也是在鹿的形态上加工创造的。因此白鹿原又被人们称为“白鹿福地”。古时白鹿原的许多庙宇大殿正中都嵌挂有“白鹿福地”的牌额。白鹿原的名声与神鹿和神鲸的故事永远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也许人们不禁要问:那只神鲸后来逃到哪儿去了?传说神鲸的去向有两种:一说神鲸逃到今西安市西郊的鱼化寨时,被天帝差遣神将堵截,无法脱身,化作一个村寨,故将此地称为鱼化寨 。另外传说神鲸逃到今西安城下时,被天帝擒获,用铁链锁住镇压在西安钟楼下面深处的海眼上:由于神鲸的负载,后来才得以在此建了古长安城。据说民国时期,在西安钟楼原址附近的甜水井街有一口供半城人吃用的大井,此井深不可测,水丰味甘,井沿装置四具双绳辘轳绞水,水旺而不衰。一日傍晚,四具辘轳绳同时被一物缠坠于井底水中,八名绞水工奋力拉出一看,原是一条粗大的铁链!未出水的尚不知还有多长?人们拼命地把铁链拉出,拉了很大一堆仍不见头。此时忽觉西安城整个地抖动起来,东倒西歪的人们慌忙把铁链尽数投入井中,西安城才又恢复了平静。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皆曰此链乃锁神鲸之链!直到西安解放前,西安城更深夜静,街无行人时,还有些好奇的人们把耳朵贴在钟楼根下,据说还能听到海水流动的声音。那时在西安城干事的白鹿原人回家时,还经常提到这些奇闻趣事呢!

【白鹿原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1.白鹿原的命运作文

2.「历史典故」

3.历史典故精选

4.凤城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6.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7.历史典故大全

8.历史典故汇总

上一篇:白鹿原游记作文下一篇:白鹿原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