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故事

2020-08-23名人故事

梁实秋的故事

  梁实秋在文学上有很大的造诣,叙事的娓娓道来、不流于俗,这使他的作品得以在文坛独享一片天地。小编整理了梁实秋的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幽默是一种大智慧。它既能体现一个人积极乐观的处世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和个性。许多学者名流,都不乏幽默的“天才”。如我国著名作家梁实秋,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的作品,他的言谈,许多都闪耀著幽默的智光。

  有“神医”之称的晚清医家王敬义是梁实秋的好友。他每次离开梁实秋家的时候,总要偷偷地在其门口撒一泡尿,梁实秋对此一直装作不知。有一天,王自己憋不住了,便自我曝短,但又自鸣得意地问梁实秋:“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吗?”梁微笑著说:“我早就知道了,因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这回答幽默詼谐,妙趣横生,从中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机智灵活和他对人的宽容大度。

  与对别人的宽容相反,梁实秋对自己就有点“苛求”了。他常常在幽默的谈话中贬低或嘲讽自己,从中表现出他做人的'谦虚和低调。

  梁实秋毕生致力於莎士比亚的研究,花了三十多年时间把《莎士比亚全集》译成中文,毫无疑问他是这方面的绝对权威。有一次,在朋友為他举行的“庆功会”上,他却极為谦虚地说道:“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他必须没有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

  第二,他必须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他就去做研究、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作性工作了;

  第三,他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很侥倖,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

  还有一次,台湾师大校长刘真请名人到校演讲,某名人因故迟到。刘校长见会场上的师生都等得不耐烦了,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又怕伤了校长的面子,只好无奈地走上台,慢吞吞地说道:“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準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一席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师生们的不快气氛顿然消失。

  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梁实秋也能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不过他不是剑拔弩张地口诛笔伐,而是绘声绘色地暴露写真,让人从忍俊不禁中分清美丑,得到教益。譬如,有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常旁若无人地抖动大腿,令人生厌。对这种不守公德的现象,梁实秋写道:“忽然觉得身下坐著的椅子颤动起来,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旁若无人》)这种詼谐幽默的讽刺,如绵裡藏针,笑裡藏刀,常常会收到比声色俱厉的批评更好的效果。

  梁实秋作品

  梁实秋不同认为文学家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他捍卫的是文学的纯洁性和永恒性。所以,在他的小品散文中,虽然与周作人、林语堂一样,不谈政治,回避了社会的重大矛盾,但是没有小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而是在对日常人生、社会世相的描绘中,去探求人生的真谛。四十年代初,梁实秋在历经坎坷,蛰居“雅舍”时,潜心小品散文的创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舍小品”现象,这也许是周作人、林语堂“言志”、“闲适”、“幽默”小品文日趋衰落时的一次颇为斑斓的回光返照。梁实秋以后的散文创作,也一直保留着“言志派”散文的流韵遗风。

  梁实秋的《雅舍》更是“雅舍小品”的经典:一般房子的基本用途主要是遮风避雨,防止入侵,而雅舍却“蓖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一位学术界的著名人士置身于这种陋室,正是帝国主义给我们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一幅缩影,但梁实秋并没有像大多数的作家那样,奋起高呼救亡图存,对侵略者给以抨击斥责。却独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表现角度——从苦难中寻觅诗意。比如像“雅舍”地点荒凉,却足见朋友之情谊,“雅舍”聚鼠成群,聚蚊成雷,作者却安然处之。更有甚者,作者竟在大雨滂沱之际,由屋顶崩裂联想到奇葩初绽。尽管有人可能会说梁实秋不关心民族危亡,还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怡然自得。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超越了世俗利害和民族狭隘而关乎整个人类的东西,就使人在逆境中所应采取的处世态度。也就是一种“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和超功利的审美心态。此后的不少散文,都是这种“雅舍”精神的延续。

【 梁实秋的故事】相关文章:

1.梁实秋《谈友谊》

2.梁实秋语录精选

3.我读梁实秋900字作文

4.我眼中的梁实秋作文1200字

5.名人故事:梁实秋记忆里的那位国文先生

6.高考作文素材:梁实秋的演讲

7.2017高考作文素材:梁实秋的演讲及分析

8.梁实秋雅舍谈吃的读书笔记

上一篇:关于长征的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开学第一课:侯德明三棵柳树的长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