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握紧他们颤抖着的冰冷的手,当我们体内的温暖沿着紧握着的双手传递到他们的身上时,我听见了他们的声音。那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可能细微,不易察觉,可是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会读懂其中的心酸与愿望。
他们走进了人生的暮年,厚重、历经风霜,时间用刻刀在他们的脸上刻上山河岁月。有些老人在垂垂老矣的时刻忘却了一生中的一切,没有了年轻气盛的犯错,没有了迟暮之年的遗憾,也没有了牵肠挂肚的亲情。他们在年老之时又回到最初的一无所有,只剩下疲惫,与将至的归期。是否我们能多看看他们,看看他们日益蹉跎的容颜,看看他们再也无法用力拍下的双手,看看他们何时欢喜,何时低落,看看他们的内心,看到他们的百转千回,看到他们的春来冬至,是否我们能多听听他们,听听他们自己已经不再清楚的口齿,也曾经说过动人的话语,听听他们口中的世界,或许有些寂寥;听听 他们是否想喝水、想散步,不要对他们的呐喊充耳不闻,而是认真耐心地听听他们的声音,因为我们也终将老去。
当我们去看他们,陪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眼里隐隐的光亮,是这个冬日的暖阳。他们开心地笑,被热闹的浪潮掀起,可是热闹之后呢?当活动结束,我们志愿者们一个个的离开,回头望向那条走廊,深深地通入大门,何时才能被再次叩响?一日之内,医院之间,而气候不齐,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门内冷袖,风雨凄凄。记忆最深的是我喂一位老人吃华夫饼,他吃到嘴里,却怎么也咽不下。我试过很多种办法,试图教会他抿着吃,可是最后却吐到了我的手上。年老了,所以更为脆弱。但有没有人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点点长大的。可是,如今时间倒置,回溯的浪潮把他们推至衰老。我们只需要多一点点爱与关怀,将他们安然送回原点。
和我们一起的一位福建的志愿者说,这里的护工都很辛苦的,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端茶送水。我也问过几位护工,他们有的人要照顾两位老人,多者甚至六位,我在惊诧于护工的辛劳时,也不禁暗暗为护工这个行业起了担忧,一人对多人,即便心力交瘁也未必能做到至善美之境。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他们还能一如既往的细心体贴吗?现在护工这个职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看护者和看护者家人,在劳累与回报之间斡旋。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强则国强。我想说在这个把过度压力与关注置身于少年之上而对老人的渴望视而不见的畸形现状中,即便少年鼎盛,国家也不一定繁荣富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是全方位覆盖的,在督促少年,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关爱老人,把孝道、民族精神的脊梁撑起,这样的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才能保持健康、人文的可持续发展。